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博寒,这个单兵系统你再教大家一下”,“博寒,医疗移入期安排准备好了吗?”,“记得来领大家的物资啊”…… 张博寒,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9名冬奥赛时实习生之一,2019级硕士研究生,是国家体育馆的医疗协调员。这位名字里带“寒”的女孩儿,却一点儿也不“寒”。从2020年11月到北京冬奥组委总部报道正式上岗,400余个日夜,她以满腔的热忱、专业的精神,恪尽职守、全力以赴,温暖冰雪赛场,助力“两个奥运同样精彩”。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9名赛时实习生
赛时实习生、国家体育馆医疗协调员张博寒
团队支持,勇往直前
在冬奥会期间,国家体育馆一共进行了160余场训练、30场正式比赛,历时25天。由于场馆比赛赛程时间长、密度紧,且因岗位特殊性没有AB角倒班,张博寒需要每天到岗上班,下班回到酒店已近凌晨1点,6点起床出发继续上班。“当时觉得很辛苦,因为在岗时需要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以应对突发状况,对体力和心理都是一种考验,现在想想也是一种成长和历练。”张博寒回忆道。自2022年1月以来,国家体育馆场馆运行团队就进入全力冲刺备赛阶段,她连续上岗,没有休息一天。尤其是1月初赛事临近,她和医疗经理两人高强度协调各项事宜,最忙的时候,她需要同时对接六七个领域,一天要接几十个电话。
如此高强度高标准的工作,她也曾在夜深人静时悄然落泪,夜里做梦都是工作场景。记得有一天,多项工作扑面而来,时间紧要求高,晚上一回到酒店,她控制不住崩溃大哭,想到给导师肖倩教授打电话。肖老师很快接起了电话,表达对她的担心和心疼,耐心听她说完当日发生的事情之后,细心帮她分析如何分步处理这些工作,以后如何应对类似的问题。张博寒听着导师柔和的声音,鼓励的话语,情绪慢慢平缓了,心里也轻松了许多。肖老师在挂电话之前还特别叮嘱,“记得随时都可以打电话给我,我们永远在后方支持着你。”张博寒表示,志愿服务的400余天,家人和学校老师的默默关心和全力支持给了她战胜一次次困难,迎接一次次挑战的勇气。
张博寒在赛场旁记录工作信息
国家体育馆医疗团队建立了临时党支部。在医疗站清理区,挂着一面党旗,工作之余党支部经常组织党员们开展思想交流和学习分享。支部委员医疗经理支德源老师和医疗站的其他老师总会在党旗下与她谈心谈话,和她分享工作方法和经验。在冬奥和冬残奥的保障期间,她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是一名医学生,在首医“扶伤济世 敬德修业”校训精神的感召下,直面挑战,勇往直前!
张博寒(右)参与场馆“运动员发热”应急处理模拟演练
心中有爱,挺身而出
场馆医疗专业团队志愿者人数较多,张博寒不仅要完成医疗事件管理、突发事件协调等工作,还需独自做好91名医疗专业志愿者的后勤保障工作。还记得一个清晨,张博寒突然接到场馆通信中心领域工作人员的电话,只听见电话那头传来虚弱的声音:“博寒,你现在在酒店吗?我感觉很难受,刚刚差一点就晕过去了,你现在可以来我房间吗?”张博寒放下电话,立马联系酒店医疗专班,随后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向这名工作人员的房间,第一时间询问病情,测量脉搏心率,并及时向场馆医疗经理和酒店医疗专班汇报现场情况。得知这名工作人员下腹部疼痛后,经医疗经理同意,张博寒对她进行了腹部触诊等初步检查,排除急危重症。等医护老师到达现场后,她才松了一口气。
场馆医疗团队大合影
作为一名护理专业的学生,张博寒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南丁格尔精神”,获得了场馆运行团队的一致好评。事后张博寒回忆道,“她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是对我的信任和认可,这也使我获得了极大的职业认同感。”
张博寒与小伙伴的聊天记录
张博寒和志愿者一起分发物资
科技冬奥,保驾护航
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保障期间,医疗站接诊了上百例患者。令张博寒印象最深的,是一名运动员因撞击受伤来到FOP医疗站进行就诊,在医疗官郭欣老师和FOP医疗站首席医师、骨科中心副主任医师孟海老师的带领下,在岗医护人员迅速背起急救箱,推上平车准备接诊。张博寒在后台指挥调度平台看到这一情况后,迅速向医疗经理、场馆相关部门、北京冬奥组委总部报告运动员受伤这一情况。在岗的医护人员快速判断伤情,将运动员转运至移动式智能化诊疗平台进行检查诊断,并给予相应处置措施后将患者转诊至定点医院救治。这是国家体育馆第一例转诊运动员,张博寒对此印象十分深刻。医护老师临危不乱的定力、敏锐的判断力和精湛的医术让她越发坚定自己的信念,将终身践行护理人的使命,让南丁格尔精神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
央视报道:国家体育馆医疗团队使用单兵系统助力冬奥与冬残奥
张博寒和医疗团队进行急救转运流线踏勘
心中有梦,向梦出发
张博寒的敬业坚守和专业素养得到了多个官方组织的肯定,其中国家体育馆场馆运行团队和北京红十字会救援服务中心分别给我校发来感谢信,进行了“点名”表扬,称赞她积极的工作态度,细心的工作作风,为团队和中心的工作作出了贡献,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国家体育馆场馆运行团队的感谢信
北京市红十字会救援服务中心的感谢信
在收到感谢信的那一刻,张博寒不禁热泪盈眶。张博寒认为,这不仅是对她服务保障工作的肯定和赞许,更是对护理人用真诚的爱、用火一样的热情践行南丁格尔精神的褒奖,是对首医冬奥志愿者团队的一份认可。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奋斗者。未来,和张博寒一起的这些首医冬奥小雪花们,也一定会将冬奥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成长成才的智慧勇气与不竭动力,在医学的道路上求索奉献,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