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首都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首都医科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我校75人入选首批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建设项目

发布时间:2022-04-26 15:10:57    浏览次数:760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近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了首批高层次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建设项目入选名单,我校吴浩教授等7人入选领军人才,唐子人教授等27人入选学科带头人,苑林宏教授等41人入选学科骨干。

一、北京市卫生系统首批高层次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建设项目领军人才入选人员

吴浩,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咨询委员会专家,北京市社区卫生首席专家。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北京市卫生系统215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专业方向为传染病社区防控和基层卫生。新冠疫情初期,和相关委员专家研究提出“确定不同县域风险等级,分区分级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等建议,被中央充分采纳实施。作为中央指导组防控组社区防控专家组长,参与武汉战役,提出社区防控关键策略和措施。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防控工作组社区防控专家,先后参加全国13个省市的23场疫情防控战役。先后主持起草国家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社区防控方案;主编审核中央指导组《新冠病毒社区防治手册》;作为核心专家编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基层防控指导意见》,并通过世卫组织—全球防治慢性呼吸疾病联盟(WHO-GARD)和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发布 ;率先提出封控、管控、防范区概念及标准化处理流程。参与国家全科医生及师资规范化培养方案及基层疾病诊疗70余部指南的制定,多次参与国家及北京市社区服务文件的制定。获世界卫生组织笹川卫生奖,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

王向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过敏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分会变态反应学组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过敏(变态)反应学分会常委等。《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编委。专业方向为健康医疗大数据统计分析和风险研判。发表论文120篇,其中SCI论文61篇。主持课题和人才项目22项,其中国自然4项。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张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主任、感染与免疫医学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艾滋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抗机会性感染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分会艾滋病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艾滋病学组副组长。专业方向为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全球卫生治理。国内最早从事艾滋病临床诊疗与科学研究的专家之一,在艾滋病防控策略研究、机会性感染及危重症救治、病毒储存库研究、艾滋病疫苗等方面取得了突出贡献。作为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多次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华夏医学科技奖、北京医学科技奖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项,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

阴赪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系副主任,主任医师,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医疗风险防控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胎儿心脏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多个学术职务。专业方向为院感防控。致力于内科、妇产科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38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期刊98篇。主编、副主编、副主译专著23部。入选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北京市战略科技人才、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卫生领军人才、市委组织部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工程、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王全意,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研究员。专业方向为现场流行病学流调溯源和疫情研判。始终工作在北京传染病防控的第一线,立足北京地区传染病防控的实际需要,开展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在《JAMA》《BMJ》《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National Science Review》等国内外期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参加国家研究生统编教材《医学科研方法学》(第2、3版)编写,担任中华医学会《国际病毒学杂志》总编辑。全国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国家卫生健康委鼠疫专家组成员。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荣誉称号。获北京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成果奖12项。获“中国医师奖”“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等荣誉称号。2021年入选“北京学者计划”。

郭欣,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与妇幼保健学系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国家卫健委标准委员会学校卫生标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学校卫生》杂志副总编辑,健康中国行动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国家卫健委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专家组成员,北京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专业方向为针对常见病、特殊人群及重点人群的健康促进。长期从事公共卫生领域中的学校卫生管理和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项目1项,制定国家标准4项,地方标准2项,自主创新项目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曾获优秀共产党员、学校卫生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黄芳,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所副所长。主任技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信息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北京病毒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人兽共患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疾病监测》编委。专业方向为病原鉴定、诊断和检测。长期从事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和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近五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多项省部级课题,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各1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获技术发明专利1项。

二、北京市卫生系统首批高层次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建设项目学科带头人入选人员


姓名

工作单位

从事专业

专业方向

唐子人

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卫生应急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方向

孙兵

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紧急医学救援

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方向

王明刚

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医院管理

院感防控方向

李树宁

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眼科流行病学

公共卫生干预的卫生经济学评估方向

张国军

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临床检验诊断学

病原鉴定、诊断和检测方向

马涵英

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全科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传染病社区防控和基层卫生方向

胡中杰

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传染病防控

院感防控方向

李伟华

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卫生应急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方向

宋清坤

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流行病学

现场流行病学流调溯源和疫情研判方向

陈煜

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卫生事业管理

公共卫生干预的卫生经济学评估方向

粟斌

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病毒学

病原鉴定、诊断和检测方向

杜建

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流行病学

健康医疗大数据统计分析和风险研判方向

刘宇红

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传染病

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全球卫生治理方向

蒋荣猛

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感染性疾病/卫生事业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方向

王雅杰

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临床检验诊断学

病原鉴定、诊断和检测方向

崔永华

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精神卫生

传染病社区防控和基层卫生方向

徐保平

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妇幼健康

针对常见病、特殊人群及重点人群的健康促进方向

彭晓霞

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流行病学

健康医疗大数据统计分析和风险研判方向

李晓虹

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心理危机干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群体心理危机干预 方向

闫芳

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精神卫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传染病社区防控和基层卫生方向

刘凯波

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妇幼健康

针对常见病、特殊人群及重点人群的健康促进方向

王玉光

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中医疫病学

传染病社区防控和基层卫生方向

杨鹏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病流行病学

现场流行病学流调溯源和疫情研判方向

卢红艳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预防医学、统计学

现场流行病学流调溯源和疫情研判方向

李刚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健康医疗大数据统计分析和风险研判方向

佟颖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消毒学

院感防控方向

马永忠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放射卫生

紧急医学救援之外的突发公共事件过程应对方向


三、北京市卫生系统首批高层次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建设项目学科骨干入选人员


姓名

工作单位

从事专业

专业方向

苑林宏

公共卫生学院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针对常见病、特殊人群及重点人群的健康促进方向

郑德强

公共卫生学院

职业卫生

针对常见病、特殊人群及重点人群的健康促进方向

郭彩霞

公共卫生学院

职业卫生

针对常见病、特殊人群及重点人群的健康促进方向

赵霞

宣武医院

医院感染控制

院感防控方向

曹敬荣

宣武医院

微生物检验

病原鉴定、诊断和检测方向

骆金铠

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卫生应急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方向

李杨帆

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中医治未病

传染病社区防控和基层卫生方向

孔媛媛

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健康医疗大数据统计分析和风险研判方向

韦力

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信息化建设和管理

健康医疗大数据和医学信息工程方向

张瑞

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临床检验诊断学

病原鉴定、诊断和检测方向

白晶

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临床检验诊断学

病原鉴定、诊断和检测方向

曾峥

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职业卫生

针对常见病、特殊人群及重点人群的健康促进方向

蔡超

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卫生事业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方向

高静韬

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信息化建设和管理

健康医疗大数据和医学信息工程方向

聂文娟

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传染病

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全球卫生治理方向

王桂荣

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临床检验诊断学

病原鉴定、诊断和检测方向

庞宇

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心理危机干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群体心理危机干预方向

韩晶

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社会工作

传染病社区防控和基层卫生方向

张璐

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传染病

传染病社区防控和基层卫生方向

刘海红

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卫生信息学

健康医疗大数据和医学信息工程方向

李启亮

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临床检验诊断学

病原鉴定、诊断和检测方向

焦伟伟

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分子生物学

病原鉴定、诊断和检测方向

刘敏

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妇幼健康

针对常见病、特殊人群及重点人群的健康促进方向

丰雷

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精神卫生

传染病社区防控和基层卫生方向

董芳

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精神卫生

传染病社区防控和基层卫生方向

冯媛

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群体心理危机干预方向

陈旭

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心理危机干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群体心理危机干预方向

李先宾

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精神卫生

传染病社区防控和基层卫生方向

潘轶竹

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精神卫生

传染病社区防控和基层卫生方向

丁军颖

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传染病防控

院感防控方向

郭玉红

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卫生事业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

范赛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分析化学

现场流行病学流调溯源和疫情研判方向

吴双胜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病流行病学

现场流行病学流调溯源和疫情研判方向

尹杰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卫生检验

现场流行病学流调溯源和疫情研判方向

周小洁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媒介生物控制

生物安全风险控制方向

陈萌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微生物学

生物安全风险控制方向

王小莉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流行病学

健康医疗大数据统计分析和风险研判方向

吕敏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流行病学

公共卫生干预的卫生经济学评估方向

李洁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病原生物学

病原鉴定、诊断和检测方向

张晓媛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微生物检验

病原鉴定、诊断和检测方向

张晶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卫生毒理

外源化学物质的卫生毒理基础研究和健康危害控制方向


据悉,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从2021年开始,根据《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和《高层次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全面实施首都卫生系统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建设项目。该项目紧密结合首都公共卫生保障重大任务,特别是新冠疫情防控任务,以问题为导向,每年选拔10 名领军人才,30 名学科带头人,50 名学科骨干。该项目拟通过三年培养周期,推动首都公共卫生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培养一批国内顶尖、国际接轨的公共卫生领域拔尖创新人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