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大家好,欢迎来到《古今名人》在延安栏目。我叫李亚琼,来自延安红都红色文化培训中心的一名教学助理,今天给大家分享是为抗日名族统一战线而奔波的中共领导人--周恩来。
第三篇 周恩来: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奔波的中共领导人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在北上长征的路上,周恩来参与由他和毛泽东、彭德怀、林彪、王稼祥组成的五人团,进行军事领导。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后。1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在当时的特定环境下,对外用中共西北中央局和苏维埃西北办事处名义,在粉碎敌人对西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后再公开使用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名义。政治局还确定:在党的工作方面,成立组织局,由周恩来负责,军事工作方面,成立军委,由毛泽东任主席,并兼任第一方面军政委,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后方军事,如扩充红军、动员粮食等,由组织局负责。由于毛泽东认为前方需要周恩来,会议最后同意周恩来暂时仍和毛泽东一起到前线去。
直罗镇战役结東后,周恩来率总部人员先行,到达中共中央移驻的陕北安定县瓦窑堡。他一一接见西北根据地在错误肃反中被捕释放的同志,首先找了刘志丹。刘志丹一进门便说:“周副主席,我是黄埔四期的,你的学生。”周恩来热情地说:“我知道,我们是战友。”并说:“你和陕北的同志受委屈了。”刘志丹回答:“中央来了,今后事情好办了。”中共中央很快分配刘志丹担任后方办事处副主任、二十八军军长、瓦窑堡警备司令。回到瓦窑堡,周恩来还兼任西北军委后方办事处主任,还负责后方供应、军需工作。
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召开会议。此次会议是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时期中,中国共产党所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它不失时机地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使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瓦密堡会议后,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以周恩来为书记,叶剑英为副书记,1936年春,红军东征时,留周恩来、博古、邓发三人组成中央局,周恩来为书记,负责后方工作、在开展一系列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果后,1936年4月9日晚,周恩来和专程飞赴陕北肤施(今延安)的张学良谈判。延安谈判后,中国共产党同东北军、十七路军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36年12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扩大组织,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国焘、彭德怀、任弼时、贺龙7人组成主席团,以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张国焘为副主席。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后,周恩来等人受中共中央的委托,协助张学良、杨虎城处理错综复杂的事宜。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周恩来一直代表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937年3月25日,周恩来和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张云逸等离开延安取道西安转赴南京,准备继续与国民党方面就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建立陕甘宁特区政府等问题谈判。车上共有30来人,包括一个警卫班,周思来坐在驾驶室里。卡车刚驶出延安城50华里,行驶到劳山附近,突然遭到当地土匪伏击。一二百个土匪从正前方公路上挖的工事里,从后面的小山包和左边的树林中同时射击,形成三面包围的态势。密集的子弹射来,有些随从人员在车上就牺牲了。周思来不等车停住,立刻减道:快下来,散开,还击!他跳下车来,一面还击,一面指挥人员向右边的密林深处转移。在激烈的战斗中,延安卫戎司令部参谋长兼周思来随从副官陈有才、警卫队副队长陈国桥等10余人牺牲。附近的红军闻声赶到时,周恩来、张云逸等已突围脱险。脱险后,周恩来仍折回延安,后来,国民党方面派飞机接到西安。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还决定由11人组成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周恩来为副主席。1937年8月25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以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的名义发布命令:“宣布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改为第十八集团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
193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十ニ月会议”,决定由周恩来等人组成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中国南方的抗日工作,会议又决定,由周恩来、王明、博古、叶剑英组成中共外交代表团,同国民党谈判。周恩来又一次离开延安,前往国统区进行外交斡旋。
1939年7月10日,从国统区返回延安的周恩来,到中央党校作报告。因为延河水涨,他们就骑马。途中,周恩来骑的马受惊,把周恩来摔了下来。他的右臂撞在石崖上,造成粉碎性骨折。警卫人员立刻赶上去,周恩来已经自己站起来,用左手扶着骨折的右骨痛得咬紧牙关。警卫员扶着周思来步行到中央党校作了简单包扎。在延安作了一段时间的治疗,由于右臂用两块板子吊着,不时地剧痛着,周思来只能吃力地用左手批改文件,起草电文。8月18日,三位印度大夫再次对周恩来的胳膊进行检查,发现臂骨的愈合很不理想,尽管用力地按摩并进行了热数,右尉仍处于半弯曲状态,无法伸直了,右臂肌肉也出现萎缩。由于延安的医疗条件有限,中共中央决定让周恩来到苏联去治疗。8月27日,周恩来在邓颖超的陪同下,离开延安转道新疆赴苏。
1940年2月底,苏联政府派专机送周恩来回国。3月25日,周恩来一行回到延安。第二天下午,中共中央在杨家岭沟外的宽阔草坪上举行盛大的欢迎会,毛泽东等出席了大会。回到延安后,周恩来在延安只停留了一个半月,便踏上征途,前往国民党的“陪都”重庆,继续主持南方局的工作。
1943年初夏,共产国际解散后,蒋介石允许在直庆谈判的周恩来回延安。这是皖南事变一年半来,蒋介石第一次答应周恩来回延安。7月16日,经过长途跋涉的周恩来抵达延安。回到阔别3年的延安,稍事休息,周恩来就接连参加各种欢迎活动。这次回到延安周恩来还参加了正在深入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在此后,周恩来又多次穿梭于延安和重庆之间,谈判国共合作与建立联合政府等事宜。
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周恩来在开幕典礼上发表演说,并在4月23日作了系统阐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经验与教训的长篇发言。在这次大会上,周恩来被选为中央委员。在七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一方面抢夺胜利果实,积极准备内战,另一方面虚情假意地3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共同商讨”“目前各种重要问题”。1945年8月28日,周恩来、王若飞陪同毛泽东到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并于10月10日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简称双十会谈协定)。《双十会谈协定》签订后毛泽东返回延安。周恩来继续穿梭于延安和重庆之间,与国民党就政治协商和停战进行艰苦的谈判。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周恩来仍在重庆、南京和上海等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积极与国民党方面斡旋。11月19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邓颖超、李维汉等10多人,结束了一年多的艰难而曲折的谈判,乘美军专机回到延安。
回到延安参加中共中央工作后,周恩来兼任了改组的中央城市工作部部长。中央城市工作部的任务是“在中央规定的方针下,研讨与经管蒋管区的一切工作(包括工、农、青、妇),并训练这一工作的干部。
蒋介石的全面内战被粉碎后,1947年春,又发动向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3月18日傍晚,周恩来陪同毛泽东最后撤离延安。从此,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在陕北坚持工作和战斗,历时1年零5天,行程2000余里,先后停留过的有延安、延川、子长、缓德、子洲、靖边、安塞、横山、米脂、佳县、吴堡12个县,在37个村镇住过,继续指挥着全国的人民解放战争。
中共中央撤离延安仅仅一个月后,西北野战兵团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大战役的胜利。周恩来亲赴安塞县真武洞出席陕甘宁边区军民庆捷大会,并宣布: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自从撤离延安后,一直留在陕北,与边区军民共同奋斗!
留在陕北的中央机关,按照军事编制,实行轻装编为4个大队。为了统一指挥,成立司令部,任弼时任司令员,陆定一任政委,名称“三支队”(后改为“九支队")。领导人每人一个代号,周恩来化名胡必成。在转战陕北期间,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还兼任代理总参谋长,负责协助毛泽东指导全国的解放战争。
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坚持留在陕北,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仅仅用了一年时间,战争形势迅速扭转,人民解放军从重点防御转入全面进攻。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中央机关在吴堡县川口村东渡黄河,进入华北解放区。
周恩来再次重返延安是1973年的事了。1973年6月9日上午到10日上午,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陪同越南外宾来到延安,度过了令人难忘的24小时。周恩来从北京插队知青等方面了解到建国后延安经济发展缓慢,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生活水平低于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时候,他难过地流下了眼泪。
周恩来关切地问:“你们能不能三年农村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
当延安地委的领导告知能实现时,周恩来高兴地说:“拿茅台来,为三变五番干杯!”然后跟在场的延安同志一一碰杯,并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如果我不犯错误,如果我还活着,延安粮食翻番了,我一定再回来祝贺延安的同志们。”
看到这种场面,随行的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知道拦不住了,他们先是惊愕,继而是无奈地摇头,看着敬爱的周总理和延安领导碰杯后一饮而尽,他们谁都明白,这杯酒对于一个年愈古稀、积劳成疾、身患重病的老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下一篇:红都故事会第十六期《狱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