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河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211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河北工业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师德师风 初心育人|致敬!电气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风采展|#非凡十年•河工发展#河工网络接力①

发布时间:2022-10-11 10:27:21    浏览次数:4722    来源:河北工业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为迎庆党的二十大,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做好“非凡十年·河工发展”主题成就宣传,从今日起,河北工业大学17个教学机构党委将开启互动接力活动,用可知可感可信的成就展示,讲好工大故事,传播工大声音,呈递工大正能量。

即日起开设专题,推出第一阶段接龙展示,挖掘一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典型教师,分享有思想、有温度的教师队伍,讲述他们十年来的成长故事、育人故事,与大家感受他们热爱教育、甘于奉献的育人情怀。

今天率先分享电气工程学院李永建老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曹晓明老师的故事,“坚守育人初心”。

电气工程学院李永建老师

实践育人 师心如初

站在教育工作前沿,从事教育工作的20年,一直以来,李永建老师将立德树人的理念与宗旨贯彻在教育科研事业中,用实际行动诠释当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认真教学,潜心教研

李永建老师曾担任电气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和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潜心教学,他承担了4门本科生课程《电气工程专业导论》《模拟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气工程专业英语阅读》和3门研究生课程《电气工程前沿技术讲座》《现代磁性测试技术(双语)》《科技论文写作》,涵盖了教学过程中的学科启蒙、基础掌握及能力拓展等方面。在授课过程中,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和职业素养;同时,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本科阶段所学的相关专业课程衔接起来,培养交叉创新思维。





他提倡实践育人,曾提出了践行“理器相融”的教育理念,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工作,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科研培训基地,以十几家实习企业为实践训练基地,加强学生学术创新思维培养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以各种创新创业竞赛为牵引,检验并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自2004年开始指导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单片机设计竞赛”“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实践竞赛,荣获国家级二等奖和多项省级一、二等奖。大多数参加过竞赛的学生目前已成为科研院所学术骨干和企业技术骨干。

锐意进取,不断超越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李老师将学校教育与社会事业相结合,通过与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特变电工变压器有限公司等多家拥有研发实力的企业构建起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为课题组研究生提供到企业科研合作的机会。目前已有多名研究生圆满完成了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项目,发表多篇高水平期刊论文。校企合作项目使得毕业的研究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并得到了工业界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





李老师结合个人留学经验在培养研究生方面注重国际合作并开展广泛的国际联合培养,鼓励优秀硕士生去国外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在校博士生去国外进行联合培养。目前与悉尼科技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奥斯汀分校、英国卡迪夫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丹麦奥尔堡大学等多所海外知名大学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海外学习的机会,为提高团队科研能力和国家化视野奠定了基础。

持之以恒,勇于担当

疫情期间,李永建老师在坚持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勇挑重担,积极参加抗疫志愿服务。2022年初奥密克戎疫情突袭天津,李永建老师积极为留校过年的学生提供生活保障。于除夕当天探望滞留的学生,并送去牛奶、零食、生活补贴等,鼓励同学们乐观面对,为身在异乡的学生带来温暖。根据学校防控指挥部的防疫要求,从国外留学回来和从风险区返津的研究生无法立刻进校,李永建老师为他们提供临时住处,并送去生活必需品(被褥、蔬菜、水果等)。





李永建老师以身作则的同时,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抗疫志愿服务工作。指导的研究生宋世平同学第一时间报名抗疫志愿者,辅助涉疫小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通宵坚守涉疫小区楼下岗位,及时劝阻出小区的居民,帮助居委会解决居民的买药等问题。为最大程度加强疫情防控,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在校学生教育工作的影响,李永建老师通过腾讯会议、线下交流等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定期与研究生讨论课题进展,督促研究生开展学习研究。开展线上学术写作指导,为本硕博学生们讲解论文写作的要点与难点,确保做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扎实推进疫情防控期间学生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作为专业负责人,李永建老师带领教学团队完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国家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主持省级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荣获河北省模范教师、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作为研究生导师,他的课题组近五年来发表SCI、EI检索论文80余篇,每年至少一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合作指导的张长庚博士获得河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闫鑫笑读研期间发表SCI论文3篇、EI论文1篇,获得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张凯读研期间申请发明专利4项,现已授权2项;硕博士生获得河北省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5项。近两年,李老师课题组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累计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10项,指导学生申请河北省研究生创新项目3项。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曹晓明老师

怀瑾握瑜,以爱浇灌教育

曹晓明: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专业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工大镀锌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天津市五一奖章获得者,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热浸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金属制品》杂志编委、《天津冶金》杂志副主编。荣获河北省创新团队领军人才称号,国内热镀锌行业知名专家。一直从事金属材料相关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带领课题组创造性地解决了众多热镀锌行业中的技术难题,并在国内外推广应用。创办天津市工大镀锌设备有限公司二十余年,引领热镀锌领域先进设备及工艺技术,为传统热浸镀产业升级提供有力的设备制造和生产支持。



治学严谨,勤于实践

2021年5月,一段网络短视频广泛流传,它所传递的正能量感动了众多观众和青年学生。他们留言:有这样敬业的老师是学生之幸,愿意考研到该校学习。人民教师伟大,感动热泪盈眶……视频中是曹晓明教授拄着双拐在给研究生上课。曹老师因膝关节感染住院治疗,刚刚出院就忍着腿痛,坚持三个多小时的站立来上课,感动了听课的同学,录了视频发到网上。

曹晓明教授是我国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留校后一直在教学科研一线拼搏。他爱岗敬业,治学严谨,勇于创新,勤于实践,是我校最早的一批享受国务院津贴和二级教授职称获得者。

对于教学,他总是认真备课,重视每一节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问题,积极鼓励,耐心解答;对于学生的作业总是全批全改,从不落下一个学生。数十年如一日,他留下来的作业批改记录在学院近日的工程认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备课记录留给了校史馆作为陈列材料展示给青年教师。

以科技服务社会,弘扬河北精神

曹老师一直活跃在科研一线,先后主持过国家863项目、国家基金,省市的基金、支撑计划、成果转化项目,共十几项,总科研经费近2000万元。他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团队里的四名青年教师已有两名顺利获得了教授职称,一名副教授,一名“元光学者”,杜安副教授取得天津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多次获得校级课程思政比赛、教学创新比赛一等奖,担任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教学工作坊培训师;所带领团队共获得科技进步一、二等奖6项,获得专利32个,绝大多数专利已转化,发表论文130余篇,培养研究生近300名。他在前辈老师们的基础上,传承、建设了一支气氛和谐、互助友爱、钻研创新、活力十足的科研团队:即表面科学与工程课题组。该组的学生同样硕果累累,每届学生都是顺利毕业,其中不乏优秀毕业生。学生们深有感触的说在曹老师课题组学习,最大的收获不仅是科研技能的提高,更多的是感受到课题组家庭般的温暖以及如何做人、做事的方法。

关爱他人,奉献自己微薄之力

“爱”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更是浇灌心灵的甘泉。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包容学生的过错,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荣誉感与自信心。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曹晓明教授一直热衷学校、社会的公益活动。利用自己在社会的关系,给毕业生介绍工作,增进师生感情。对于本课题组家庭困难的研究生,都要尽自己的力量给予精神上以及经济上的帮助。另外,除了资助学校的网球赛、篮球赛、排球赛等体育赛事,他还一直赞助我校的学生网球队,到目前已经连续20个年头,促进了我校学生网球运动蓬勃发展。曹晓明老师在河北工业大学设立了优秀本科生奖学金、外语学院奖学金,学校优秀本科生奖学金已持续12届,这对鼓励学生好好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为学校排忧解难,义不容辞,是曹教授一直秉承的信念。对社会的募捐也从未落后,印尼海啸、汶川地震、对社会上见义勇为的遗孤照顾都适时出手相助,前后总金额近千万元。

指岁暮而归休,咏宏徽于刊勒。虽已退休,但仍然在科研创新的沃土上勤勤恳恳的耕耘。他心中的梦想是对学校的发展尤其是科技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以赤子之心、至诚之道实现对学校一份发自心底的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