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211 双一流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南京师范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我校承担的2项“十三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顺利通过综合绩效

发布时间:2021-07-06 13:48:26    浏览次数:344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今年6月,由我校环境学院张利民教授和王国祥教授主持的“十三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太滆运河农业复合污染控制与清洁流域技术集成与应用”(以下简称“太滆运河”课题,3675.73万元)和“高藻胁迫下梅梁湾周边河道水环境深度改善和良性生态系统构建技术与工程示范”(以下简称“梁溪河”课题,1991.73万元)两个课题相继通过了科技部和生态环境部组织的工程示范第三方评估以及技术、财务和档案的验收。两个课题自2017年立项以来,实施的4年多时间里,得到了学校领导持续的关心和支持以及科研院的帮助和指导,在课题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圆满完成了研究任务和考核指标,并获得一致好评。


我校承担的2项“十三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顺利通过综合绩效




张利民教授和王国祥教授现场汇报

“太滆运河”课题由张利民教授主持、何欢教授作为技术负责人,联合了东南大学清华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常州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组成攻关组,针对太滆运河流域内农业农村复合污染的突出问题,开展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建设。研发团队通过4年的协作攻关,研发了4项关键技术、2套成套技术,构建了以清洁生产、清洁生活、清洁生境和清洁管理为主线的“四清”技术体系,从而为农业农村复合污染型区域的清洁流域构建提供样板。课题实施期间编制了4项标准规范/指南,均被武进区农业农村局采纳,其中3项已被省质监局立项,形成征求意见稿。研发的关键技术入选了农业农村部十大引领性农业技术和农业主推技术,同时获得了2019年农业农村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和2020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课题研发的技术在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新康村进行了技术示范,实现区域内河道水质达到河流Ⅲ类标准,农村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康村也因此被评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课题构建的“新康模式”得到了包括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总工程师张波、江苏省省长吴政隆、副省长潘贤掌、省人大副主任李小敏、省生态环境厅、常州市、武进区及相关局办领导以及领域相关专家的高度认可,同时成果被《人民日报》《中国环境报》《武进日报》和武进电视台等媒体广泛宣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相关领导赴工程示范现场考察





绩效评估会议合影

“梁溪河”课题由王国祥教授主持,联合了中科院地理湖泊研究所、中科院武汉水生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南大学以及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等单位,针对太湖梅梁湾周边河道受输入性蓝藻影响导致水质恶化、生态退化、考核断面难以稳定达标问题,以实现梅梁湾滨湖城市水体水环境深度改善和良性生态系统构建为目标,通过4年的不懈努力,研发的河道动态调水输入性高藻原位控制,黑臭河道生境改善及良性生态系统构建等一系列技术,有效遏制了高藻胁迫的影响,助力了黑臭河道的全面消除。实现了梁溪河省考断面(鸿桥)、国考断面(蠡桥)水质年均值稳定在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课题实施期间,共申请发明专利28项,授权8项,发表论文28篇;建立了高水平的黑臭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高藻河道藻类控制科研团队,培养了江苏省优青1名,青年骨干7名,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44名。团队研发的技术成功应用于改善2020年武汉军运会赛事水域水质,同时被《楚天都市报》、江苏省电视台等媒体广泛宣传,获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