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红色基因是信仰的种子、精神的谱系,每一片红色热土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
—— 习近平
我出生于90年代初,在我的记忆里,没有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也没有经历过炮火连天的革命和战争岁月。在参加由武侯区委统战部组织的广西百色理想信念教育前,我印象中那段被称为“红色革命”的日子只存在于书本的描绘中。我甚至一直都不理解,为什么家里的长辈们总爱看革命军旅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因为在我看来,中国的近现代是一个过于沉重和残酷的时代。直到9月21日-26日期间,我在百色这片热土上,穿起红衣重走红军路之后才终于明白,“红色革命”所呈现的不只是一场运动、一个年代,更是一种寄托、一种信仰、一种精神传承。这种精神,就是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要百折不挠、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团结奋斗的革命精神。它是值得被我们永远铭记的。
在这场学习的过程中,让我深受触动的地方有两点。
一是在参观韦拔群同志的故居时。韦氏一家17口人,包括他的母亲、夫人、儿子、兄弟姐妹等等,都在围剿中惨遭敌人杀害;韦拔群同志本人牺牲时也只有38岁。我想正是因为他们拥有坚定的、至死不渝的革命理想信念,才能在任何时期和任何环境下,都将个人的命运和党、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让他们有足够的勇气,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而献出宝贵的生命。
(韦拔群故居)
二是在参观很多到今天仍然深深镌刻着革命印记的建筑物时。
那些年的粤东会馆、魁星楼以及列宁岩见证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壮举和峥嵘岁月;而今天的百色起义纪念碑,也记录着无数的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不惧牺牲地,为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强盛,艰苦奋斗的壮丽生涯。默默无言的它们,既是“红色革命”的忠实记录者,也是“血染百色”的历史见证人。
此刻,当我再次回忆起来,还是会被当初直视它们时产生的情愫所感动。这是一种饱含着真诚热爱的情愫,是一种对革命先烈油然而生的、无限崇敬的情愫。这样的情愫,也将会在我的人生历程中刻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粤东会馆)
(魁星楼)
(列宁岩)
(百色起义纪念碑)
学习结束后,我不禁反思,现正值青年的我,要向领导红色革命的那些先贤们学习什么呢?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和张云逸、韦拔群、雷经天等同志领导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百色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造就了惊天动地的伟业。那时的他们,也不过二三十岁,在我看来还是在对人生充满幻想的年纪里,这些老一辈革命家们就已经拥有了非常坚定的革命信念,眼睛里盛满了希望的光芒。
百色这片曾被鲜血染红过的土地,让我真切地理解了邓小平同志对理想信念的阐述:“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想,这样的革命必将胜利的理想、这样的马克思和共产主义信念,正是以他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革命处于曲折发展时,毅然领导发动百色起义、创立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动力。
在那段为求独立和解放,如百色起义般,不断诉诸革命运动的、风起云涌的红色年代,无数志士仁人和革命先辈,无私无畏、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都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坚贞不渝、矢志不移。
而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加明确了必须要像这些志士仁人和革命先辈一样,坚定共产主义理想、马列主义信念的想法。我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只有永葆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传承红色基因、铭记光辉历史、继续勇往前行,才能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光辉道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