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7月25日两天,我有幸参加红色教育之行,感触颇深。
凌云涞源老厂是我第二次参观,从1966年建厂到现在,凌云在山洞里艰苦的工作环境出发,走出了一条,从大山到平原;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军品到民品的成功之路。简简单单三句话,里面包含了许多凌云人艰苦奋斗,前仆后继的精神。从历史中汲取营养,目前的项目开发中,我们应该以最终结果为导向,没有机会,创造机会去实现它,不讲理由,不找借口,积极的去工作。但这里因为有机会成本的考虑,我们需要辩证的考虑它,有努力就会有选择,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在新能源产品的开发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循客户分级分类的思想,将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去,将价值最大化。不管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荆棘、曲折、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不断开拓进取,勇往直前;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用睿智理性的眼光看待我们所取得成绩,不保守、不冒进,以长远的眼光引领祖国的发展;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学会团结,学会宽容,学会奉献,学会用真诚、热情的心去对待世界,对待周围的人们;只要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万众一心,轰轰烈烈地干振兴祖国的伟大事业,就没有什么干不成的事情。和平年代,我们没有机会驰骋疆场,但是我们却希望永远远离这样的机会。在今天,也许正是在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在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好的、以一种平凡而不平庸的方式真正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二天参观了西柏坡这个平山县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小山村,同时它也是中国革命史上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这一时期,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关键时期,其中心任务是夺取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和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的伟大战略转移。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在这种情况下,敢不敢于斗争,敢不敢于胜利,成为党面临的生死考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西柏坡运筹帷幄,决战千里,果断地把我军发动的大规模秋季攻势发展为就地歼灭重兵团的战略决战,连续并交错导演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成为新中国诞生的“奠基礼”。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五大书记的办公环境,非常简陋,只有几把椅子,桌子,电话,床等。磨盘和树下成了主要的会议地点。他们和人民吃住在一起,租的是老乡的房子,有自己的养猪厂,菜田。上午我听到导游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周恩来雨夜救人,一个是毛泽东指导劳农种稻米,所以我认为共产党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想人民所想,人民所愿,最后才能众望所归,解放全中国。这里面包含的一个重要思维是“利他“。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这个世界上,什么才是真正的无敌? 儒家说:仁者无敌,这与老子有相通之处,只有利他的人,才是无敌的。只有利他的人,才会有精神上的大格局,有灵魂上的高度。反之,如果只是为自己的私欲所蒙蔽,看问题、做事情始终离不开自己的欲望,那永远只能是井底之蛙。短短两天的红色教育虽然结束了,但是学习的脚步永远不会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