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带着大别山下的魂与魄,我从大别山脚下革命老区罗山县彭新镇(鄂豫交界的乡镇)走进省城。魂就是信念、魄就是坚守……
唱革命歌曲、听红军故事、在大别山脚下长大的我,对大别山有着不一样的情愫。然而,在省城多年,时而又感觉到“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家乡”,我对大别山印象由熟悉变得模糊,一度丢魄失魄。
2017年4月21日至2017年4月23日,在公司的组织下,35名青年党员到革命圣地新县举行以“弘扬红色文化,推进提质增效”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作为其中一名的党员,我再次怀着对革命老区的无限崇敬之情,穿红军服,戴红军帽,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走红军路,先后参观了“红田”惨案旧址、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许世友将军故里等地。新县,这个现也只有30万人口的豫南小县城,却培育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93位叱咤风云的共和国将军和省部级以上领导,更是献出了吴焕先、高敬亭等5.5万优秀儿女的宝贵生命。短短三天,通过对先烈们的英雄事迹的学习,再现红军当年场景,心灵受到了一次次的震撼和洗礼,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立体场景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大别山下魂、大别山的魄”彰显出“坚守信念、抛头颅、洒热血、死不叛党”时代精气神,折射出当今时代下党员精气神何等的缺失。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坚持党的领导,遵循党的群众路线
大别山革命根据地能做到二十八年红旗不倒,离不开党组织卓有成效的领导,离不开红军将士的浴血奋战,更离不开党的群众路线。从发动群众闹革命,到争取群众保政权,从小米粥野菜汤,到踊跃参军拿长枪,武装闹革命,时时处处都需要群众、依靠群众。我想,做好新时期的公司工作,也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依靠大家的力量,不搞个人英雄主义,山头主义。
二、坚守的理想信念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写下了一部惊心动魄而又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深深感到这场举世无双的长征,不仅为挽救党和红军,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中国人民建立美好社会创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而支撑红军长征胜利的精神支柱,无疑是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总结吸取这一重要的历史经验,弘扬光大这一优良的政治本色,对于我们现在进行的新长征,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首要的是加强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把理想信念作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动力保证。要保持党员干部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践行“两学一做”,我们才能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才能经受得住各种风浪的严峻考验,取得现代化建设的更大胜利。
在李先念故居学习中,李小林回顾父亲李先念主席的纪录片中讲到,在文革期间,在复杂的形势下,李小林对父亲李先念发出“清醒很容易,坚守更难”的感叹!这何尝不是再现大别山的信念之魂,大别山信念坚守之魄呢。
三、要学更要做
1926年,党组织在那样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年代里,我党领导人还不忘创办“列宁小学”,让穷苦的百姓能够学知识、学文化。足见学习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党员干部不仅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关键在做,撸起袖子加油干,愿意干,能干,还要干成事。我想,如今新时期党员干部达到党的要求,要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坚持知与行的统一,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践;彻底告别“光学不干的假把式”和“光干不学的傻把式”。
大别山依旧,大别山上的杜鹃格外红,仿佛烈士回眸应慰笑,擎旗自有后来人。我作为大别山下走出的新时期党员,带着大别山下的精气神,革命先烈一样,忠诚于党的事业,忠诚于伟大的祖国,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用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鼓舞斗志,开拓进取为党旗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