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两学一做”教育常态化要求以来,作为一项学习教育内容,公路局党委组织党员到沂蒙党性教育基地进行为期四天的红色教育,作为其中的一员,四天来感触很多。
走进教育基地,一幅幅图片展现出一个个英雄人物,一组组英雄群体;一块块石碑书写着后人的敬仰与缅怀;一座座墓碑埋葬着一具具年轻的忠骨。仔细端详着呈现在眼前的这一切,自己就如同走入了历史,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昨天,一场场实力悬殊、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有一组数字证明着沂蒙人民不朽的功勋,420万人,120万人支前,20多万参军参战,10万人血撒疆场,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离不开沂蒙人民无私无畏和巨大牺牲。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也一同被列为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走出教育基地,二百里沂河两岸,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雄伟壮观;一座座桥梁鳞次栉比,点缀其中;一个个市场星罗棋布,聚八方客商;一盏盏霓虹灯不停闪烁,分外醒目;高架路似游龙,纵横南北,这还是革命老区?这还是人们传统印象中的临沂吗?俨然就是一个大都市的体量与格局,兴盛和繁华。
两幅画卷给我带来了深深地震撼和冲击,昨天的画卷描述的是英勇、悲壮和惨烈,今天的画卷绘就的是蓬勃、灿烂与辉煌。临沂人民是靠什么书写了这一个个传奇呢?
没有坚定的信念,就不会跟党走,更不会有昨天大无畏的牺牲,不会有刘永良三个儿子为国捐躯,不会有三十多位沂蒙姐妹用身躯架起火线桥;最后一粒米做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喊出谁第一个报名参军俺就嫁给谁的梁怀玉,还有大爱无疆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红嫂等等,都是义薄云天的无私奉献精神。没有执着的劲头,小推车就会止步于山东大地,不会越过长江,不会有陈毅元帅发自肺腑的感慨“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们有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推车把革命推过长江”。作为一名党员,想想这些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逾越,什么私利不能舍弃。今天的临沂人民没有辜负前辈们的流血牺牲,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等靠要,他们接过了前辈们的使命与担当,埋头苦干、实干,走在临沂的街头,很少有口号、标语,就连施工现场的围布上,都是很远才有一幅不起眼的图画。他们把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落到了实处。正是沂蒙精神的传承激励着他们续写了今天的胜利篇章。四天的学习没有强塞硬灌,走现场,进场馆,看专题片,做小节,形式灵活多样易于接受,临沂把红色教育做成了产业,既传承沂蒙精神又实现了绿色发展,创新发展。
今天站在改革前沿的东营公路局,处在新旧动能转换机遇期的公路建设和发展,我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个建设者如何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应该何去何从,从沂蒙人民绘就的两幅画卷中找到了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