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1日-16日,中山大学2017年红色教育井冈山专题培训班(第一期)在井冈山江西干部学院举行,本次培训班由来自中山大学各学院(直属系)、附属医院和机关职能单位的中层领导干部和青年教师共63名学员组成。作为海洋科学学院青年教师的代表,我非常有幸参与了本次井冈山红色教育培训,并在井冈山上度过了自己34岁的生日。
为期6天的培训,可谓“内容丰富、紧凑充实、形式多样”。在开班式上,陈春声书记和罗俊校长为本期培训班授旗,随后陈春声书记从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罗俊校长从中山大学的整体布局和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的角度,为全体培训班学员做了生动而详实的报告,并希望全体学员通过此次培训,重温历史,不忘初心。围绕着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我们聆听了“井冈山斗争精神”和“三湾改编”的专题报告,前往八角楼、黄洋界、小井红军医院等历史旧址就行了现场教学,重走了当年的红军挑粮小道,结合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大量历史材料的参观学习,大家对于井冈山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有了完整和系统地了解;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全体学员为革命烈士敬献花圈,江西干部学院教导老师饱含热情的为我们进行了现场教学,结合自身的实际感悟为大家讲解了“革命信仰”与“共产党员的精神”;在学校党委组织部古小红部长的带领下,大家在小井红军烈士墓重温了入党誓词。由梁诚烈士之子梁宁宁和张国华中将之女张小康主讲的“红色故事会”,从家庭的角度生动地讲解了老一辈革命者们的故事,让大家更好地了解革命先辈艰苦奋斗、忠于信念的光辉形象;老红军曾志的孙子石草龙、龚全珍老人的孙女甘红梅、60年代上海知青杨洁茹老师、29岁的敬老院院长张志敏讲述了各自的故事,从不同年代诠释了“井冈山精神”的传承。针对近年来的反腐形势,江西省委党校吴晓敏教授做了《中纪委十八届七中全会精神的解读》的专题报告,学员们深入了解和学习了中纪委十八届七中全会精神。除了教学之外,针对每天的学习内容,学员们以“小组讨论”和“巴士学堂”开展讨论交流,分享了学习期间的收获。此外,围绕着“红色家书”,大家以朗诵、舞台剧等形式,结合自身的学习感悟,感受革命先辈为理想为主义而战的激情。
陈春声书记、罗俊校长、江西干部学院院长郭评生与培训班学员合影
通过本次红色教育培训班,我深刻领略到了代代相传的井冈山精神其独特的红色魅力,收获了一份心灵和精神上的“大礼”。
1、坚定信仰、艰苦奋斗、不忘初心、立德树人
在井冈山的培训期间,我们参观了革命先辈的旧址旧居,聆听了他们的英勇事迹。无论在多么艰苦的物质条件下,无论面临着多么困难的斗争环境,可以发现,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者,他们始终斗志昂扬、精神焕发,内心充满着毫不动摇的胜利决心。当然,我们可以说这是“充满着浪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但是我想表达的是,这种发自内心的乐观主义,不正是他们心中那坚定的、永不动摇的革命信仰和信念的直观体现吗?
正是由于这种坚定的信仰,在八角楼微弱的灯光中,毛泽东同志写出了指明中国革命胜利道路的经典著作;正是由于这种坚定的信仰,毛泽东同志在悲观的革命形势中,乐观的指出中国革命必将胜利的宣言;正是由于这种坚定的信仰,在面临着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只剩下千余人的极端恶劣条件下,老一代革命先驱永不放弃,坚持斗争;正是由于这种坚定的信仰,井冈山的革命群众吃着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盖着茅草,一样充满的热情干革命;正是由于这种坚定的信仰,老红军曾志不为自己的子女谋私利、甘祖昌将军和龚全珍老人回乡当农民,带领乡亲努力改变家乡贫穷面貌、上海知青杨洁茹老师放弃回到大城市,从六十年代开始支援井冈山的教育事业、19岁的张志敏任劳任怨,担任敬老院院长,将孤寡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在井冈山的学习培训中,短短的几天,让我知道并了解了太多太多的代表性人物,他们都有着坚定的理想和信仰,我想,坚定的信仰无疑是“井冈山精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也是我们最需要传承的!
目前,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道路上,需要有着深厚的理想信念、有着远大理想抱负、能够弘扬民族和时代精神、与国家民族前途同呼吸共命运的人才,而作为高校教师,正是培育新一代年轻群体的重要力量。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除了认真备课,做到“传道受业解惑”,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向学生们传达这种“理想和信仰”,更应该让学生们知道并了解老一辈的艰辛创业过程,让他们知道,为了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在20世纪初,有一群人无论面临着什么样的恶劣环境,他们都有着永不动摇的坚定信仰,甘之若饴的为之奋斗和牺牲。我想,只要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正视个人利益和国家民族利益,个人需求和社会责任,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
2、服从大局、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中,有两个小故事也让我非常感动,一个是张国华将军服从党和国家的部署,放弃了富饶的川南,积极完成了进藏任务,促成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另一个是年轻的敬老院院长张志敏,为孤寡老人尽心尽责,任劳任怨。这两个故事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服从大局、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
是啊,富裕的、条件好的地方谁都想去啊,但是只要党和国家的一声召唤,不挑三拣四,不挑肥拣瘦,坚决服从大局,服从安排,为人民服务,张国华将军用自身行动向我们诠释了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也必须要坚守的底线。而作为我同龄人、年轻的张志敏院长,则用自身的工作告诉我,无论每一份工作和职业,都要埋头肯干,乐于奉献。
这几年,中山大学也在进行着改革,这一过程就需要我们,特别是党员同志将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从学校的全局角度出发,而不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服从大局。目前,中山大学将“海洋科学”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在这个关头,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更应该要勇于担当,尽自己的全力为学校和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多反思自己,能不能主动的参与到学院的建设中去?只有将自身的发展设置到学校和学院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肯干、奉献,把工作落实到实处,才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