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我县组织43名党政领导干部代表前往河南林州红旗渠干部学院开展了为期一个周的专题培训。为充分发挥学员的“火种”作用,本公众号开设“弘扬红旗渠精神,争做新时代先锋”专栏,刊发学员们的心得体会文章,展示他们的深刻感悟和理解,激励全县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鼓作气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
本期刊发紫阳县界岭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高显刚同志的学习体会文章《汲取红色力量,强心强魄强能》。
界岭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高显刚
8月23日至8月29日,我随紫阳县党政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来到河南安阳党性教育基地--红旗渠干部学院,参加了“学习红旗渠精神、强化初心使命”红色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倾听专家授课,参观人工天河,重走太行天路,重温了六十年前那段“十万人民战太行,誓把河山重安排”的峥嵘岁月。短暂五天,让我精神上受到极大震撼和洗礼,“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迸发的强大力量,不断激励和鼓舞着我在传承中“强心”,在教育中“强魂”,在践行中“强能”。
01这是一次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
在专题讲座《红旗渠精神的当代意义与启示》中,我了解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为改变严重缺水的旧貌,林县干部群众历时10年,在太行山开凿一条引水渠,从山西省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入林县,最终修造成红旗渠,让林县人民不在有缺水之困。期间,林县干部打地铺、睡悬崖,自带工具、自烧石灰、自造炸药,256人重伤致残,189名干部献出了宝贵生命。倾听红旗渠修造的历史故事,感悟红旗渠精神,让我心中更加坚定以负重前行、一往无前的韧劲在工作中爬坡过坎;更加笃定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锐气涉险过滩涂;更加下定背水一战、誓破楼兰的决心攻坚克难。
02这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固根铸魂
通过《巍峨山碑.杨贵篇》和《谷文昌生平事迹展》的教学活动以及分组交流研讨,让我再次深刻感受到作为人民的公仆甘于奉献,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秉持“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奋斗精神,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崇高追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革命胜利和事业成功的根本所在,是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之源。要践行群众路线,自觉融入群众,善于汲取群众智慧,组织动员群众力量,既要共想共谋,还要干在实处。将“人民至上”铭刻于心、外化于行,把精力和心思放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牵挂、最在乎的事,以真抓实干的作风和勤政为民的态度赢得群众“点赞”,获取群众“好评”。
03这是一次正当其时的思维拓展
在扁担精神纪念馆的现场教学中,展馆的400多张图片和160多件实物实景,充分展现了石板岩供销社干部职工70多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山区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石板岩供销社在赢得群众美誉的同时也形成了“艰苦创业、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扁担精神。《左传》中也曾说“政如农工,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作为基层领导干部,更要在工作中深入思考、开拓创新,要结合各自岗位分工,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工作质效,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能,创新思维模式、提高专业水准。通过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示范点(庙荒村、止方村、下里街村)的考察学习,以及《迈向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的专题讲座,我深深领悟到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在结合县情镇况因地制宜的同时,还要善于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聚焦关键问题、突破重点工作,不断提升谋篇布局的决策力和干事创业的公信力,做到步步为营、强力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重温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更多的正能量。”红旗渠的修建历史,鼓舞人心、引人深思;红旗渠精神动人心弦、催人奋进。它不会随着时代的远去而淡化,反而会历久弥新、光彩照人,长驻人民心中。想想我们今天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永葆政治本色、坚守政治底色、磨砺政治成色,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和基层治理水平。要经常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常温伟大历史,汲取“红色力量”,给自己补充营养、注入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红旗渠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