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5日,医院党委组织优秀党员干部在王复昆书记的带领下来到河南省林州市,先后参观了红色教育基地“红旗渠”、红旗渠纪念馆、谷文昌生平事迹馆、扁担精神纪念馆。了解了那段震撼人心的历史,每个党员都被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
当大家来到林州市,踏上红旗渠时,无一不被称为“人工天河”的人间奇迹所震撼,为气壮山河的红旗渠精神所感动。在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青年洞,全体党员向着鲜红的党旗庄严宣誓,共唱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并合影留念。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十年艰苦奋斗,战胜种种困难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是一部与大自然搏斗的壮丽史诗。红旗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总干渠宽8米,高6米,全长71公里,架设157个渡槽,打通211个隧道,历时十个春秋。整个红旗渠蜿蜒于太行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悬崖峭壁上,由如“天河”,纵贯林州全境。在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当低、技术条件十分落后、生活相当艰苦的情况下,林州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凭着自己的双手,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创造了奇迹。周恩来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红旗渠不仅是现代工程史上的奇迹,更是当代红旗渠精神的摇篮。修渠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我们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
来到谷文昌生平事迹馆,我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真实写照,一段让人热血沸腾的传奇,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谷文昌。“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这是谷文昌同志对东山县人民许下的豪言壮语。“见到木麻黄,想起谷文昌”“先祭谷公,再祭祖宗”这是东山县人民对他的思念和尊敬。我们要大力弘扬谷文昌精神,真正把谷文昌精神融入血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扁担精神纪念馆,我了解到“扁担精神”指的是石板岩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凭借一副铁肩膀,挑起了沟通城乡的重担,仗着一双铁脚板,翻山越岭,走村串乡,为当地老百姓提供必需的生活物资的“艰苦奋斗、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扁担精神始终贯穿着一个最基本的主题,就是视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疾苦急于一切、群众呼声先于一切,弘扬扁担精神,就是要践行一心为民的精神实质。
红旗渠精神虽然是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但它的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也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体现。红旗渠精神渊源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突出地体现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作风和品格。
第七党支部支委:付黎彬
今天我们学习继承红旗渠精神,就是要保持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需要抵御的诱惑也非常多,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弘扬红旗渠精神,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永远保持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