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听名师论道,与智者同行”。 在美丽的金秋,我们来自湖北各地的一百名教师齐聚北京,开启这为期12天的省外访学之旅。
这次的培训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通过这次数学国培学习项目的培训,使我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洗礼,让我有机会再次来充实和完善自己。
一、提高教师道德修养 解读新课标
“假如我是孩子;”
“假如是我的孩子;”
“我爱的第一个孩子不是我的孩子。”
84岁王文湛司长用这三句话开篇,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人深思。
接下来王司长从四个方面解读新课标。
1.学习中央文件,明确了教育今后的改革方向。
2.加强德育假设,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每个学校、每个家庭、每位老师、每一堂课、每个孩子。
3.深化课堂教育改革,用精准的数据,真实的案例,生动的语言,条理清晰的为我们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剖析。“双减”的背后是课堂的提质增效。需要老师苦练基本功,加强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三有”、“三声”:有趣、有得、有思;有笑声、有掌声、有回声。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国先强师。锤炼品格、刻苦学习、改革创新、扎根课堂这四个方面是老师的成长之路。
二、小游戏 大道理
玩中学、玩中获,将游戏和知识完美融合,这就是陈飞星教授带来的《破冰之旅与团队融合——游戏化学习带来的启迪》。游戏是实现快乐学习、体验式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最佳途径。不仅可以从中汲取正能量,有助于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还能让参与者获得乐趣、成就、自豪感、集体荣誉感等。
三、新时代 新课标 新教学
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孙晓天教授从新的课程要素、新的课程方向、新的课程目标、新的课程性质这四个方面解读新课标。其中对“知识见识”、“创新人格”、“有本领”、“基础性”“三会”“量感”等关键词进行细致的解读。让我对新时代背景下的新课程标准和教学模式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四、红色研学 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
国家博物馆中央一号大厅“屹立东方——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在这里,看到了在教科书上曾看到的经典作品,比如:李宗津的《抢夺泸定桥》、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等等。一幅幅画勾起了大家的回忆,更让大家体会到了我们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是如何一步步从废墟中屹立起来的艰辛路程。回顾历史,也铭记历史。这次红色研学旅行活动让大家重温了我们来时的路,也让大家更加坚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意志!激发了老师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化错养正 立德树人
化错不是纠错,是充分挖掘差错资源的多方面价值,再帮助学生获得正确认知、正确理解的同时积淀形成超越。华应龙教授说:“有些错总是要犯的,越早犯错,损失越小。”“人生自古谁无错。”我们应当培养孩子敢于直面自己差错的勇气,另一方面,差错的价值不在于差错本身,而在于师生从中获得新的启迪,不能因怕错而禁锢孩子思维。
六、单元整体化 深度学习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吴正宪老师及范存丽、贾福录等多位教授,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从一个个真实课例中解读怎样进行单元教学,如果激活学生高阶思维,从而引发学生深度学习,将碎片化知识转化成知识体系。吴正宪老师说:“大单元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是建立知识结构的思想。”打破课时之间的壁垒,搭建知识间上勾下连,形成知识体系,这就是吴老师说的“建立承重墙,打破隔断墙”。如“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这就是关于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的个数问题,在教学中要一致性。在大单元教学设计时,首要是选择单元学习主题,确定单元目标,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构建知识体系,实现教学设计的结构性。帮助孩子有目标、有结构、有观念的学习。
不是所有知识都能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所以进行大单元教学,需要老师对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教材的了解。
时间流逝如白驹过隙,转眼间,研学旅行已经结束,意味着新征程又将启航。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会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成长!我要将在这里的所学、所思、所悟带回我们的学校。一人行速,众人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