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培训网
热门地区分站: 重庆 贵州 陕西 江西 更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培训心得>

红旗渠纪念馆参观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1-06-04 09:06:07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802    
导读: 我随县党政考察团来到河南林州红色教育基地考察学习,实地参观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和红旗渠纪念馆,亲身感受了林州市如火如荼的发展氛围和务实进取的精神状态。可以说,红旗渠的“十六字”精神始终萦绕心头,令自己久久不能平静。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它是毛泽东时代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创造的一大奇迹,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

我随县党政考察团来到河南林州红色教育基地考察学习,实地参观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纪念馆,亲身感受了林州市如火如荼的发展氛围和务实进取的精神状态。可以说,红旗渠的“十六字”精神始终萦绕心头,令自己久久不能平静。


红旗渠纪念馆参观心得体会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它是毛泽东时代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创造的一大奇迹,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再次重游红旗渠,我对红旗渠的印象更深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第一次来时我才5岁,只知道看到爸爸很高兴,只知道红旗渠的风景很美丽。现在,我理解了红旗渠精神的实质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谐作、无私奉献;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你就会成功。

走进红旗渠纪念馆,一幅幅黑白历史照片、一座座栩栩如生的雕像直击我的视觉,真实感扑面而来,仿佛身临其境,让我零距离感受到“人工天河”的宏伟浩大,对创造“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林州人民不畏艰险、敢较天地的伟大气魄而肃然起敬。在三年自然灾害生死攸关向威迫的形势下,在已故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建渠大军开赴太行山里、漳水河畔,从此揭开了红旗渠工程的序幕。勤劳勇敢的人民苦战10个春秋,紧紧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太行上峭壁之上的青年洞,此处为红旗渠建设最艰巨的地段,在这坚硬的峭壁上用尽全力也只能凿出一个小洞,更何况是凿通一条高5米、宽6.2米的渠道,这是何等的意志和精神。

通过这几天的实地考察和学习,我感触颇多、深受启发,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红旗渠谱写了林州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三部曲;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与伟大的“延安精神”和“刘志丹革命精神”一脉相承,即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红旗渠精神在今天看来,仍然是一面旗帜,我们党需要它,脱贫攻坚这项伟大的工程也需要它。

在这次林州红色教育基地的考察学习中,通过听讲解、观实物,亲身体验红旗渠的壮观,感受红旗渠精神的伟大,一次次心灵被震撼,一次次被深深感动,收获颇深,启发较大,思想认知得到进一步提高。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继续教育培训网是重庆卓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一个全国性党政继续教育培训、党性教育培训资讯门户网站,汇集全国主流知名高校、党性教育培训机构资源,为全国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党政干部、党性教育培训咨询、院校推荐、全国各地知名教师聘请及培训等相关服务。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广告合作:15502378999       售后技术支持QQ:631246536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劳动路38号附27号二楼

热线电话 /HOTLINE

400-0815-589

干训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