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2日至25日,我有幸参加了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党务工作人员党性教育培训班。本次培训班由党委书记带队,党群部门负责人和部分党支部书记参加,第一站赴革命圣地西柏坡纪念馆重走“赶考”路,缅怀革命伟人,第二站赴雄安新区参观了雁翎队纪念馆,回味红色经典,体会革命精神,第三站赴正定塔元庄参观学习,聆听专题讲座,探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短短几天的培训学习,见了许多,听了许多,也感悟到了一些道理。
西柏坡精神是我们党走向胜利的政治瑰宝。参观西柏坡纪念馆后,我对西柏坡精神形成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社会基础、文化基础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西柏坡精神的内涵有了深刻的认识。西柏坡精神体现了我党敢于斗争的革命进取精神,体现了我党坚持团结依靠群众的民主精神,体现了我党善于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在西柏坡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思想品德、工作生活作风的精华和结晶。它继承和发扬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等革命传统,集其大成,新中国成立后,它又在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得到不断深化。
西柏坡精神之“两个务必”。就是“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继续创业精神。党中央在西柏坡指挥了23场重大战役,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党中央入驻北京前,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在会议上作了报告,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毛泽东提醒全党同志不要当李自成,赢得了革命就要守得住革命,革命成果来之不易,是我们党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牺牲无数才换来的。现在看来,“两个务必”仍然是全党同志必须继续保持和发扬的优良传统,这种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更要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发挥它的巨大作用,这种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上是不可或缺的。
西柏坡精神之“赶考”。纵观历史,我们党承受住了历史和人民的考验,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中国梦,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砥砺奋进,取得了伟大成就。从总的要求来看,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是国家和民族对“三个代表”的重大考验,从国际形势上来看,要想在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赢得有利地位,就必须始终保持“赶考”的精神状态,沉着应对,抓住机会,加快发展。党的事业发展无止境,“赶考”亦未有穷期,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艰苦奋斗,民族才能兴盛,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始终保持“赶考”精神状态,我们党才能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优异的答卷。
习近平之为人民服务的情怀。1982年3月到1985年5月,习近平同志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和书记,在正定工作了3年多。任职期间,他与干部群众打成一片,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己任,走遍了全县每一个村,当时的正定县是极贫困的穷县,他坚持从实际出发,率先改变“以粮为纲”的农业生产观念,调整农业农村产业结构,亲自到中央申请减少税粮,全县百姓得以吃饱穿暖。习总书记曾说,我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很累,但很愉快。他也多次强调,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要为人民做事的。总而言之,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担当为民的公仆情怀,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该位置,做到心中有责。
习近平之远见、格局、胸怀。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县期间,在全县提出和实施了利用近邻城市的优势,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的路子,大力开发旅游产业,亲自拉赞助筹措300万元建设红楼梦影视拍摄基地,给当地带了巨大的旅游创收,积极招商引资,推动创办实体经济企业,带动正定县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组织发掘、维修、恢复和保护文物遗产,守土有责。主政浙江时候实行攀龙附凤战略,到了中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思路,直到建设雄安新区和“一带一路”倡议,无不展现出他的科学远见、发展格局和政治胸怀。
习近平之担当、作为、务实。正定是习近平同志从政的始发地,他曾说正定是他的“第二故乡”,他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做任何事情都要先调查研究才作出决定,他走遍了正定的所有村子,田间地垄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就是这种实事求是、心系群众、敢于担当的品格,使正定这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冀中平原农业县赶上了时代大潮,焕发出勃勃生机活力,他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在正定大地上书写了一部激情洋溢的青春感人诗篇。
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我非常珍惜这样的培训机会,培训期间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课堂上认真听课,做好学习笔记,课后,对学习感悟进行了交流总结,实现了良好的学习互动和转化。通过专题讲座和现场教学等方式,让我对党中央在西柏坡的革命历程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认知,对西柏坡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让我对晋察冀地区民兵武装抗战的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县时期的工作经历有了更细致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倍受鼓舞,回到工作岗位,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两个务必”,“赶考”路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