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地区分站: 更多
当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党性教育基地 > 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红色教育培训基地
返回

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红色教育培训基地

湖南省博物馆

基地简介

湖南省博物馆(Hunan Museum),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50号,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的八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湖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今馆址为其新馆,启用于2017年11月29日,总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9.1万平方米 [1-2] 。据2020年4月博物馆官网显示,湖南省博物馆有展厅面积为2.7万平方米,有馆藏文物18万余件,尤以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湖南省博物馆共设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和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两个基本展览,定期举行特别展览和交流展览 [1] [3-4] 。2008年5月18日,湖南省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5] ;2018年10月11日,湖南省博物馆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6] 。

历史沿革

清朝时期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郴州学会组建郴州学会博物院,后因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而夭折。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经湖南巡抚赵尔巽倡导,士绅梁焕奎、龙绂瑞等筹款,在省垣再次兴办一所博物馆,与图书馆、教育馆合署,全称为“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主要陈列人体和动物模型,开馆约一年,后教育博物馆部分被撤销 。

民国时期

民国十三年(1924年)六月二十四日,湖南省教育会博物馆开馆。民国十六年(1927年),湖南省教育会博物馆正式定名为“湖南省立博物馆”民国十九年(1930年),湖南省立博物馆毁于战火,后再未恢复。

新中国时期

1951年3月,湖南省博物馆筹备处在长沙留芳岭的百琴园挂牌成立。

1956年,湖南省博物馆在长沙西北的烈士公园建成开馆。以建设“地志性博物馆”为目标,开展了对能反映湖南历史、文化、民俗、艺术、自然资源等方面的文物与标本的征集与展示工作,举办了“湖南矿产资源”、“湖南农业资源”、“湖南手工艺品”、“湖南楚文物”等六大展览。

1972年至1974年,二十世纪中国乃至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对湖南省博物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千件精美的文物和保存完好的汉代女尸的发现与出土,使湖南省博物馆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并得到政府的重视和社会支持。

1973年,湖南省博物馆建造了建筑面积为3510平方米的新仓库(后改造成保护与展示并用的场所),在保护和展示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方面发挥了近三十年的关键作用。

1971年,湖南省博物馆将馆藏的矿物之类标本拨给了湖南省地质局,1979年将馆藏动植物标本借给了长沙市第一中学,至此,湖南省博物馆从建馆之初的自然、历史类收藏展示并重,逐渐向以历史类收藏和展示为主的转变。

1999年,由国家和湖南省财政共同投入1.2亿元新建的新陈列大楼竣工,新陈列大楼的建设是世纪之交湖南省博物馆发展的新起点,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2008年3月20日,湖南省博物馆正式实施免费开放。

2009年12月1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决策实施湖南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

2010年5月31日,湖南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得到省发改委批复立项。

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湖南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概念设计方案国际征集和评选工作顺利完成,日本矶崎新工作室和中国中央美术学院联合团队成为中标单位。2011年7月4日,湖南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开工仪式隆重举行,省博物馆进入“边建设、边开放”阶段。

2012年5月25日,湖南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省发改委批复同意,工程投资总概算约8.5亿元,总建筑面积约8.3万平方米。

2012年6月18日,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工程进入建设阶段,博物馆旧馆暂停对外开放服务。

2017年11月29日,湖南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