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习近平
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深入学习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今天统战部组织新阶联、工商联、党外干部到莱芜参观学习。
一 党建引领抓实干,不忘初心报国家
我们参观的第一站是莱芜第一大民营企业盖伊尔集团,它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生产的机电产品畅销海内外。这是一家民营企业,这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作为董事长的尚金花是民革党员,但企业的党建工作却抓得如火如荼。在外人看来,这个企业当家人对中国共产党有着超乎寻常的感情。这话还得从尚金花的家庭说起。
尚金花出生在一个红色革命家庭。父亲尚孝良14岁就参加革命,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立过大小战功六次,他转战疆场、戎马一生,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
受父亲的影响,尚金花的二哥尚根和在1982年10月,也参军入伍踏入军营。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写下血书“每当危急关头,我要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宁可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如果我牺牲了,请父亲替我交40年的党费。”这样一段段充满家国情怀的豪言壮语,即是一封家书,更是一封绝笔。最后他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诠释了当初的入党誓言,诠释了什么是精忠报国!
家庭影响外加亲身体会,让尚金花感受到了党建引领在企业发展中的定盘星作用。非公党建也由此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企业有党员30多名,他们大都已成为企业的中流砥柱,在各生产环节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盖伊尔办公楼上的党建长廊,不但有党建的各类知识,还有尚金花家风、家训专题介绍,党建宣传与家风、家训在这里完美融合,到这里接受教育也成为每一名盖伊尔人的必修课。
在企业管理的同时,尚金花没有忘记回馈社会,报效国家。疫情期间,尚金花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准备30万元爱心物资报备相关部门,为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全力支持前线防疫团队做准备。集团公益基金“1%计划”也在她的安排下,第一时间向疫区捐献爱心资金5万元,同时为奋战在一线的民警同志们送去3000元爱心物资,助力打赢疫情阻击战,作为民革党员为疫区捐款1000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未来发展中,党建引领依然是企业前进的强劲动力,艰苦奋斗、诚信经营依然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宝贵财富,”尚金花说。
二 运筹帷幄聚歼敌 莱芜战役写辉煌
一场战役,承载着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承载着一条条金色的生命,承载着数不清的辉煌!我们参观的第二站是莱芜战役纪念馆。
走进莱芜战役纪念馆的大厅,我就被陈毅、粟裕、谭震林的铜像吸引了。他们那伟岸的身姿,坚毅的眼神,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那一段段过去的历史。他们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历史的烟雾,看见革命的曙光。果然他们叱咤风云挥斥方遒,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走进展厅,是一幅幅巨幅照片,让我们应接不暇、感慨万分。我看到了无数颗生锈的子弹壳,一门门大炮,一把把大刀,一挺挺机关枪和步枪,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雕塑,还有残破的草鞋、衣服、被褥、纺车、小推车、纪念章等,每一个物件,无不在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无不展现着那一段段同仇敌忾的战争往事,无不说明着军民一家、血浓于水的真情实意。
最令人难忘的是莱芜战役全景馆,鲜活的画面令人感到身临其境。我看到了战士们士在与敌人战斗,我听到了一声声炮响,一阵阵枪声,我闻见了空气间弥漫着硝烟的味道,一间间燃烧的房屋,一堆堆倒下的尸体,一个个冒着战火永不退缩的身影,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我热血沸腾,这就是我们可爱的战士,他们在用生命捍卫着人民的幸福,没有他们,哪有我们的今天!
莱芜烈士纪念塔矗立在两座纪念馆中间,与纪念馆呈品字形,高耸的纪念塔直插云霄,令人顿生敬意。很多游人自觉地敬献花篮,合影留念。这塔是烈士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成的,它凝聚着烈士的汗水、泪水和鲜血,包含着烈士对后人的激励和期望,它教诲我们一代代人踏着他们的足迹奋勇向前。
光荣的历史值得我们引以为豪、永远铭记,伟大的精神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次参观给我们留下了“爱党爱军、依靠人民、机智顽强、敢打必胜”的莱芜战役精神。莱芜战役的胜利,凝聚着对党绝对忠诚、对人民军队无比热爱的信仰力量;体现了党同广大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生死与共的优良传统;彰显了人民军队不畏强敌、英勇善战的革命精神。
三 苦干实干拼命干 敢叫日月换新颜
以前只知道安徽凤阳小岗村打响了对内改革的第一枪,没想到山东莱芜房干村却是比小岗村更早实现了脱贫致富。我们的第三站是“中华第一生态村”房干村。
过去很长时间,房干村一直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每年要吃国家12万斤救济粮,不少人打着花鼓去要饭(这一点跟小岗村很相似)。回忆厅里那两幅卖儿鬻女、背井离乡的塑像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也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家乡的情景,只不过我们那里没有赶上房干村的脚步。
“决不能坐着等死,必须开拓出一条生路”。1975年开始,全村干部群众在党支部书记韩增旗的带领下,以脱贫致富为目标,因地制宜,大干苦干,劈山开路,引水搭桥,走出一条依靠自身力量,艰苦创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之路,把一个荒凉偏僻的小山村变成了生态优良、环境优美、生活优越、游人向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房干村能取得这样的成就,除了艰苦奋斗,还与先进的理念和制度有关。在展览墙上,看到一份房干村村规民约,“全体村民都要自觉保环境,防止环境污染,保持街道、庭院和房舍整清美观,保证每人种植花卉 3-5 棵,禁止牛羊上山、爱树、爱鸟,破环一株小树罚款 10元,大树按尺寸罚款。打鸟,摸鸟一次罚款 10元,禁止养猪,鸡等一切家禽,违者罚款 100 元。禁止吸烟,违者一次罚款 50 元,领导干部一次罚款 100 元,进山进广严禁烟火,出现事故追究本人刑事责任。全体村民都要互相监督。 ” 这是一九九七年五月一日的一份公约,这比其他地方注重生态发展要早10 多年。他们提前把生态文明发展放在突出地位,在美丽中国建设中走在了时代的最前列。
“千条路、万条路,不如有个好支部“。
房干村之所以创造出了让群山俯首、让流水随心、让岁月歌唱的动人业绩,归根到底就是有一个好支部。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坚强战斗堡垒,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扎实作风,带领群众大干实干,房干村彻底告别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凝聚起了房干人山一样的意志、山一样的信念、山一样的力量。
他们通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不仅唤来了东风,吹开了万树花开,吹红了帅旗火红,也引来了无数的国内外游人和艺术大家,很多人在这里参观、旅游、考察、写生,驻足留念。著名的词作家剧作家乔羽老先生在这里题词“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乔羽”。原军委副主席迟浩田称赞“房干精神,感动中国”。是的,这里的青山因他们改变了模样,这里的碧水因他们更加清亮,房干精神感动了每一个人,必将还会激励更多的人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不忘初心、艰苦创业,砥砺前行,让旧貌换新颜。
一天的行程结束了,收获满满,感慨万千,感慨我们伟大的中国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大步向前,感慨一代代中国人矢志不渝、初心不改、永葆斗志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本色,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上一篇:参观沂蒙红色教育基地有感
下一篇:党员崔衍军红色教育之旅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