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5日,很荣幸参加了由矿党委组织的为期5天的“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党性教育培训。在为期5天的教育培训中,我们先后参观了学习靖边小河会议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宝塔山,梁家河,参观了清涧路遥纪念馆,枣林则沟会议旧址,绥德革命纪念馆,郝家沟革命旧址,米脂杨家沟革命旧址,佳县神泉堡革命旧址,期间我们还观看了大型红色舞台剧《红秀--延安、延安》和大型实景剧《延安保卫战》,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革命教育形式,使我们真正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髓,感受到祖国和平安定的来之不易,坚定了我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
9月25日下午,经过8个小时的颠簸,我们来到了本次教育培训的第一站—延安。几回回梦里到延安,看一眼宝塔山心潮澎湃,喝一口延河水情深意长,在培训老师的讲解下,我进一步了解这个从小就向往和崇拜的革命圣地。在延安的2天时间里,我们先后参观了枣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宝塔山,梁家河,观看了大型红色舞台剧《红秀--延安、延安》和大型实景剧《延安保卫战》。其中,红色舞台剧《红秀--延安、延安》,一个小小的舞台,显示了红军长征转战两万五千里的路线,将红色的火种洒遍长征的路上,最终在延安扎根、发芽、壮大。《延安保卫战》用实景演绎了国共两党战争时期,英勇的八路军战士在延安自给自足,抵抗住国民党大部队的围剿,最终打倒了以胡宗南为首的国民党军队的故事,重现了共产党腥风血雨的斗争史,使人更能体会到当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梁家河,我深切的体会到了当年习主席在梁家河“心系群众、不等不靠、苦干实干、敢为人先、一身正气”的品质,与梁家河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村民打坝淤地、发展沼气、修筑梯田、植树造林,在村里建立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等,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可以说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延安2天的学习培训,让我明白,当年延安枣园的点点星光,为何最终能照亮神洲大地,终于感悟到中国共产党能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最后胜利的精神源泉,深刻体会到延安精神的精髓所在。回顾历史,延安的十三年是艰苦的十三年,奋斗的十三年,延安精神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年延安精神指引着先辈们打下江山,建立了新中国。今天我们更需要将他发扬光大,继承和发扬苦奋斗的精神,要有不怕艰难险阻和流血牺牲的勇气,要有披荆斩棘、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自强不息的作风,并把这种勇气和作风体现到日常工作和改革创新上,体现在工作事业的发展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地努力拼搏,使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见证了那段遥远而又辉煌的革命历程。延安之行,让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升华了思想,增强了党性,磨练了意志。延安之行,使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我们坚持和发扬新时代的延安精神,就一定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昌盛。
《延安保卫战》的枪炮声仿佛还在耳边萦绕,结束了延安之行,我们来到了清涧路遥纪念馆,路遥先生是我们众所周知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最朴实的劳动人民,他的作品《人生》与《平凡的世界》影响着一代代的文学青年,被广大的读者奉为经典的同时,也在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反思人生的同时不得不去勇敢的去面对这个复杂而平凡的世界。展馆内的各类文献资料真实诠释了路遥的创作历程,路遥各个时期不同版本文学作品荟萃其间,使人直观地领略到路遥一生的创作成就,真切地感受到他“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创作精神及其史诗般品格的艺术魅力,弘扬路遥精神,激励我们奋发进取。
在接下来2天时间里,我们又先后参观了枣林则沟会议旧址,绥德革命纪念馆,郝家沟革命旧址,米脂杨家沟革命旧址和佳县神泉堡革命旧址,深刻体会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了一次最生动的党性教育,坚定了我的信仰,也使我清楚看到自身的工作不足之处,对新的知识学习不够,专业知识还要有待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深度还不够,工作中大胆创新不足。这些都是我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和改进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自觉加强学习,向理论学习,向专业知识学习,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克服年轻气躁,做到脚踏实地,提高工作主动性,不怕多做事,不怕做小事,在点滴实践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政治修养。
作为一名煤炭企业基层党员,此次学习教育后,我一定要改进工作作风,清晰人生目标,锤炼党性思维,提高思想觉悟,树立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在今后的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不畏艰难,迎头而上,为神东保矿的建设添砖献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