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蹬草鞋,肩扛土枪,从中国东南的根据地到广袤的大西北,纵横十余省,长驱两万五千里。这一人类历史亘古未有的壮举,被叫做——长征。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的巍峨丰碑,是人类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史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最近的党史学习中,我充分认识到,党史学习不应片面求“快”,囫囵吞枣。焦虑的学习,很容易造成学过就忘,重表象、轻结果、搞应付等形式主义现象。仅仅为了赶进度,贪多,则对党史学习不到位,一知半解,只是长征精神,不知四渡赤水,只知四渡赤水,不知为何四渡赤水。以前的我对长征的了解,大部分来自于历史课本,影视剧,还有宣传稿。这次认真学习这段党史后,我继续搜集了一些当时战役的相关资料,如具体的敌我态势,为何选择攻打娄山关,为何长征不走“弓弦”走“弓背”等等。尤其观看了一些地形视频资料,对娄山关、金沙江、大渡河有了更加直观的认知。这之后再读毛主席的诗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过”、“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等等,才能感受到那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长征的不易和中国革命成功的艰难。
所以读党史,要坚持学思践悟,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去原原本本读、真心真意感、结合实践悟,不断提升历史经验的总结能力、历史规律的把握能力和创新理论的运用能力,真正从党史中汲取营养、坚定信心、指导工作。比如四渡赤水这一历史事件,读的越多,查阅的资料越多,站在上帝视角再去看当时的战场态势,越能感受到毛泽东高超的灵活机动的指挥艺术。虽然时隔多年,但是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其战略战术思想,对我们今天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对今后要发展的无人作战,指挥系统建设等,仍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党史学习,不是阶段性工作、临时性任务,而是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一种有效途径。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注重形式创新和组织方法,持续激发大家的学习乐趣。要将党史学习与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相结合。学党史,要有成效,要有硬招实招,细嚼慢咽,才能在驰而不息中向深向实。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长征精神犹如一颗种子,深植大地与山川,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硝烟散去,山河无恙,精神永存。在全身心投入,深入思考,查阅史料后,再重新看长征精神,重新学长征精神,才能真真正正的锻炼长征纪律“这班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