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党员,对长征精神多多少少都有学习,但通过此次听取傅传耀老师关于《弘扬长征精神、提升党性修养》的专题讲座,才真正地对“长征精神”有了更全面更系统的了解。他以“长征精神、遵义精神”为开篇,讲述了在当时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领导下,红军如何克服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最终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并结合新时代的今天,提炼出在“信仰、做人、为官、学史、家风”等方面对党员干部的独到见解和要求。老一辈革命家发挥 “乐于吃苦、勇于战斗、重于战斗、善于团结”的长征精神,靠着坚定的信念,走完了长征路,也走完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把长征的光辉历史载入了历史长河。建党100周年的时间,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繁荣富强。革命时期需要长征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样需要长征精神,今天的我们虽然不再需要用身躯去换回和平,但同样需要内心充满着希望和信念,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错综复杂,只有我们坚定目标和信念,再大的困难也不会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走好新的长征路需要我们共产党员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所以我们要活学活用“长征精神”,把长征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结合实际加以运用,通过学习党的历史,淬炼党性,巩固信仰,用党的发展经验指引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向,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贡献智慧和力量,夺取新长征的伟大胜利。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八十多年前年轻的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段历史,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知道,关于这段历史的研究资料也应该有很多。今天,在听了傅传耀老师给我们讲述的“长征精神与党性修养”专题讲座以后,我想就我自己的体会,说说对这一段历史的认识。长征,其实一开始是因为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而被迫实施的战略转移行动,如何走?走到何处为止?都没有一个详细的定论,没有大后方,没有人员装备粮草补给,甚至没有明确或者说统一的目标,这次被动的战略转移,其实一开始是危机四伏前途渺茫的,再加上士气低落、领导集体内部思想相当混乱和不统一,前方有装备相对精良的数倍于我的敌军的围追堵截,这似乎是一次刚开始就注定要失败的征途,当然结果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党,我们的红军不但胜利到达陕北,还东出黄河走向西柏坡走进北京,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为什么?为什么是这个结果?我个人觉得主要是以下原因:一、红军的领导者,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共产党人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为广大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作为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付出直至生命的代价。如果没有强大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仅仅是想升官发财或是改朝换代,我们共产党人是带不出来这支百折不挠、置之死地而后生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强大军队的。二、自始至终对政治观念教育普及的重视,共产党人不仅自身有强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还一贯重视对政治纪律、政治信念的普及教育,从毛泽东同志对秋收起义部队进行“三湾改编”开始,这样的普及教育就一直坚持贯彻至今。试想,如果仅仅靠封官许愿、物质刺激,怎么可能会带出这样一支视死如归、坚定不屈的强大红军?三、大公无私、团结一致的领导集体。虽然长征途中也出现过张国焘搞分裂主义这样的不和谐音符,但总的来说,虽然少部分人因为经验问题、理论认识问题犯过左倾主义、本本主义等这样那样的错误,一路上大家也是争执不断,但绝大部分核心领导成员是全心全意为了红军的胜利而奋斗的,尤其是遵义会议后,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以周恩来、朱德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卓越的共产党人紧密团结在毛泽东周围,再加上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得危急关头的红军终于迎来了转机,不断击败强大的敌人并最终胜利到达陕北。四、全心全意为人民、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思想贯穿全军。自红军成立开始,红军就一直注重和群众打成一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更是以制度的方式明确了红军对老百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得民心者得天下,红军虽然一开始力量很弱小,但是,老百姓都认可这是自己的军队,是为自己谋幸福的军队,长征是播种机,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留下了两万五千里的革命火种,这些革命火种,对后来的共和国的建立带来了怎样的帮助,无论如何评价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