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下午河大附属医院召开“西柏坡”红色教育行心得体会分享会,全院职工参加会议,由各科室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8月1日至8月18日,我院职工分三批赴西柏坡革命圣地,重温红色记忆,探寻革命足迹,弘扬革命精神。首先前往西柏坡纪念馆,瞻仰了五大书记铜塑像。
随后一起参观了中共中央旧址、毛泽东旧居、周恩来旧居、朱德旧居、军委作战室等革命圣地,还一起体验了黑乎乎的防空洞,一路上,我们仔细聆听了西柏坡期间发生的无数历史重要事件,为当时如此艰苦的革命环境而震撼。西柏坡是解放全中国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此次参观学习的目的是让同事们深刻地理解、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努力的把西柏坡精神发扬下去,为医院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冉庄地道战遗址现仍保留着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原貌和当年构筑的地道及各种作战工事。旧时的街道,旧时的房屋,旧时的墙院猪舍,伪装的地道口和34处作战工事,纵横交错的地道网,是冀中平原25万千米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的缩影,并利用声、光、电等现代化展示手段再现了当年情景。
在淀泊相连、苇壕纵横的白洋淀上,有一支神出鬼没、来无影去无踪的队伍。他们时而化装成渔民,巧端敌人岗楼;时而出没在敌人运送物资的航线上,截获敌人的军火物资;时而深入敌人的心脏,为民除掉通敌的汉奸;时而头顶荷叶,嘴衔苇管,隐蔽在芦苇丛中,伏击敌人保运船。这支令敌人闻风丧胆、令百姓欢欣鼓舞的队伍,就是活跃在白洋淀上的抗日武装——人称“水上飞将军”的雁翎队。
广大人民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巧妙地设计了各种工事和地道口,部署不同的作战方法,在芦苇荡神出鬼没,出奇制胜,是华北人民保家卫国,开展游击战争战胜顽敌的伟大创举,又一次显示出人民战争的无穷伟力。狼牙山上纪念塔记录着五勇士的英勇壮举,他们为了掩护部队撤离他们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每一处景点的选择都别有深意,在分享会上同事们从不同角度交流了自己的感受,有西柏坡对革命前辈大智慧的敬仰,王副院长总结并提醒我们一定要学习西柏坡精神,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有冉庄地道战和白洋淀充分体现了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全员参与开展的游击战争,才有了在平原地带战胜顽敌的伟大创举。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每一个人全心全意的付出,面对困难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解决问题才会使我们的医院发展的更加壮大;狼牙山五勇士的大无畏、自我牺牲保护大部队的精神让每个人心里震撼,在今后的工作中少计较个人得失,多为集体利益考虑。傅文博书记和王巧云院长总结强调,此次西柏坡之行洗涤了心灵,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放松了身心,是一次成功的红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