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是一点浓墨,一抹重彩,温暖而深情。凭借新疆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统教育研修班之机,带着对井冈山的无限崇敬,我来到了井冈山革命圣地。九月的井冈山重重叠叠,郁郁苍苍,让我的生命如莲藕般娉婷于葱葱茏茏的心湖,我以谦卑的心阅读井冈山的激越,以宁静的心倾听井冈山的雨滴,以灵魂的跳跃感受井冈山的红色声音,因为如火如荼的井冈山精神似骄阳炙烤着我的思想,那隐藏在故事背后的中华文化,每每都让我感动。 挑粮小道,黄杨哨口,小井医院,茅坪八角楼……踏着老一辈先烈们的足迹,聆听他们不朽的事迹,感受着那份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信仰与信念。
十五岁投身革命的曾志,跟随毛委员高举红旗上了井冈山,难以想象一个花季少女是以怎样的决心来到这只有南瓜、红米相伴的穷山僻壤。二十六岁的伍若兰被捕,敌人知道了她是朱德军长的妻子,让她说出军长及红军的去向,她斩钉截铁地回道:“共产党人从来不怕死,为人民解放而死最光荣,若要我向你们低头,除非日头从西边出来,赣江水倒流。”伍若兰宁死不屈,甘愿为理想信念牺牲一切。更难以想象,十八岁的贺子珍,那么年轻的妈妈是以怎样的坚强抛下了自己出生不久的骨肉,下了井冈山追逐她的理想。三十四岁的刘仁堪用自己的鲜血写就“革命成功万岁”英勇就义,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在井冈山听了一个又一个,为了革命,他们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我想,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这么多年过去了,风雨洗尽了这片泥土上的斑斑血迹,但给我们后人留下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恍惚中,我仿佛看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感受了血雨腥风的残酷。也许只有亲历井冈山,才会使我更加透彻理解“革命”、“信仰”、“无畏”等词的真正含义。也许只有静心聆听井冈山的故事,才会给予我们跨越历史长河带来更多的思想震撼。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当年这些革命先烈经历了那些艰苦卓绝的岁月,仍然矢志不渝、坚守信念?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激励着当年这些革命先烈经历了惨烈悲壮的战争,仍然孜孜不倦地探寻中国解放之路?这就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所凝炼、所铸造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我们每一个人,总要有一种精神,一份信仰与信念。井冈山的先烈们用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坚定信念,勇于胜利,不怕牺牲,永不叛党就是每名共产党员应恪守的精神。现在的我们虽然远离了战火硝烟,远离了颠沛流离,却不能忘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不能失去追梦的渴望,更不能忘却那份支撑我们一路前进的信仰。井冈山的英雄们浩气长存,井冈山的精神将世代相传,永放光芒。
井冈山的学习之旅已经结束,我们又将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这次井冈山之行,是对我的一次红色洗礼,也是我一生的财富。我将铭记历史,感悟波澜壮阔的革命文化,满怀信心,勤奋工作,为建设美好的新疆,实现我们每个人的中国梦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