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月10日,同事一行36人,乘车2000余里,历经16小时,穿过江苏、安徽、湖北、江西4省,最终抵达井冈山市,展开为期5天的党性专题教育培训。
对于井冈山,我了解并不是很多,学生时代所学历史知识泛泛,仅知道它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这次远行之前,我恶补了一下关于井冈山红色历史。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红军在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为止,共计两年零四个月,时间虽不长,但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专题教育培训班开班仪式上,来自井冈山干部学院的老师向我们作欢迎词,并介绍了整个培训流程,最后对我们提出培训要求——“昔日井冈,今为课堂。继往开来,当仁不让”。此次专题培训教学,目的是利用井冈山独特的革命历史资源,教育和引导我们继承和发扬井冈山革命时期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结合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切实做到政治坚定、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
为期5天的现场教学,我们不仅被井冈山得天独厚的好风光所倾倒,更为红军战士在井冈山两年零四个月的斗争事迹所震撼。“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英雄的业绩与壮丽的山河交相辉映,井冈山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山”。我们在此领略到了五指峰、杜鹃山和龙潭瀑布的大好风光。而青山深处,红星闪耀,此行的真正目的则是在每个红军遗址革命圣地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参观历史文物资料,聆听讲解员丰富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很多红军在井冈山的伟大事迹。
参观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给烈士敬献花圈,体会了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的烈士们无私奉献的精神,领悟了信仰的力量;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追忆革命历史,深刻体会井冈山的精神,学习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参观茅坪八角楼,体会到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重要性;在小井红军医院和烈士墓,我们被革命英烈的坚定信念和为共产主义而牺牲的精神震撼。我们还参观了朱毛第一次会面的旧址龙江书院、茨坪毛泽东故居、井冈山红军造币厂、大井朱毛旧居等革命圣地,一幅幅革命历史画面出现在眼前,令人仿佛置身于当年井冈山的斗争中,与红军战士一起为革命事业战斗。
烈士陵园
烈士纪念碑
革命博物馆
红军医院
毛泽东故居
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在黄洋界寻访革命前辈战斗的遗迹。气象万千,林海云海一处,峭壁千仞,山路狭隘崎岖。难怪毛主席曾经发出“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的感慨。如今站在昔日地势险要、防守森严的黄洋界哨口,再也看不见旌旗飘动,听不到呐喊震天,但那神圣的炮台和庄严的纪念碑,仿佛在默默地讲述着当年军民齐心协力,以不足一个营击溃敌军两个团的历史佳话。
黄洋界下,有一段举世闻名的山路——朱毛红军挑粮小道。位于井冈山西北面,原名五里横排,是当年红军从宁冈挑粮上山路线的一段。当年的朱德军长年过四十,坚持亲自挑粮,并留下“朱德的扁担”的美谈。在朱毛亲自带领下,红军战士靠着肩挑背驮把30多万斤粮食运上了井冈山,解决了给养问题。我们36名同志,身着红军服,在细雨迷蒙中重走了红军挑粮小道。3公里的羊肠小道,崎岖湿滑,同志们多已中年,平时缺乏锻炼,挑战如此山路确实颇有难度。然而,尽管汗水夹杂着雨水,打湿了脸颊,浸透了衣襟,但他们挽着裤脚,拄着拐杖,咬着牙,硬是全部走完了挑粮小道。重温艰难困苦的挑粮经历,回味厚重深沉的历史记忆,感受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体验革命先辈的优良作风,感悟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五天的培训,其中有一天是素质拓展。36名队员共分成二组,穿着红军服,以红军战士的角色参加拓展训练。上午通过多项高难度红军闯关比赛,充分考验了大家的团结协作能力。中午的部队保障供给大赛,每个团队在1小时20分钟之内要完成午饭的烹制。但见大家忙得满头大汗,女同志负责洗菜切菜,男同志负责烧灶和炒菜,四口土灶烧得火势极旺,片刻功夫,菜香四溢。最终,在规定时间内两组都完成了任务,擦着脸上的汗水,看着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回想着之前齐心协力的劳作,同事们个个兴奋得手舞足蹈。下午的活动是“四渡赤水”生死阻击战,组织者给大家分发了水枪,一组冲锋,一组阻击,模拟红军当年“四渡赤水”战役。利用山上有利地形,沿着溪流,冲锋者要一次冲过四座浮桥,而阻击者则在桥对面设伏。双方用水枪在溪流里抽水,然后射击对方,仗打得有声有色,仿佛回到了童年,却又颇感当年红军战斗的神圣。阻击战中,我作为冲锋者,要和队员们冒着对方的水枪射击,冲过浮桥。因为我最年轻,又是男性,自然要冲锋在前。然而我却深切感受到了何为“巾帼不让须眉”。女同事个个勇猛,敢于冲锋,不甘示弱。一女性同胞扛着红旗,冲锋在前,不慎滑落溪流之中,却咬牙爬起来继续前行。另一女性同胞水枪频发,连连击中对方。大家几乎全身湿透,却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两年零四个月,在历史长河里或许只是短暂的瞬间,毛泽东在井冈山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开辟的中国革命道路,却续写了跨世纪的辉煌。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之时,写下著名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此,借用主席词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一句来回味总结此次专题培训再恰当不过。五日匆匆,行程短暂,但我却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谛。我们党的事业如此崇高伟大,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遇到任何问题,一定努力攻坚克难、勇往直前,要不断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执政为民、廉洁奉公,讲奉献、重品行、淡名利,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