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培训网
热门地区分站: 重庆 贵州 陕西 江西 更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培训心得>

崇高的信仰 伟大的力量 ——参观红旗渠有感

发布时间:2021-11-18 16:05:27    来源:公众号- 河北第七人民医院 冀中医二附院     浏览次数:992    
导读: 5月22日,在医院党委的组织安排下,党委书记书记安树章带队48名党员干部奔赴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州市,参观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对于红旗渠,虽然以前也多次听说,但只知道是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修建的,其他所知甚少。初次踏上河南这片土地,听说这是个资源相对匮乏、贫瘠,而人口众多的地方。当大客车驶入河南境内,巍巍太行山早已变得郁郁葱葱,放眼望去,整齐的梯田和绿油油的远山随处可见,立即抹去心头略显灰蒙的“印象”。来到林州境内,一条黄色的巨龙盘距在悬崖绝壁之上,看不到哪里是头,哪里是尾

5月22日,在医院党委的组织安排下,党委书记书记安树章带队48名党员干部奔赴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州市,参观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


崇高的信仰 伟大的力量 ——参观红旗渠有感


对于红旗渠,虽然以前也多次听说,但只知道是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修建的,其他所知甚少。

初次踏上河南这片土地,听说这是个资源相对匮乏、贫瘠,而人口众多的地方。当大客车驶入河南境内,巍巍太行山早已变得郁郁葱葱,放眼望去,整齐的梯田和绿油油的远山随处可见,立即抹去心头略显灰蒙的“印象”。来到林州境内,一条黄色的巨龙盘距在悬崖绝壁之上,看不到哪里是头,哪里是尾,这就是著名的红旗渠。


崇高的信仰 伟大的力量 ——参观红旗渠有感


我们来到了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纪念馆记录着林州干旱的历史,陈列着当年修建红旗渠使用过的工具及记载着红旗渠修建的全过程的浮雕和展现红旗渠工程全貌的沙盘无不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

参观红旗渠纪念馆时,我看到一尊雕塑:一个老汉跪在地上,双手高高举起,抬头头面向天空,身边有一个水桶倒在地上。我问讲解员这是求雨吗?件讲解员说不是,这个场景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林县水源奇缺,灾害年年有,十年九不收,是个山穷、地穷、水穷、人穷的贫瘠山区县。有时大旱连年,河干井涸,庄稼颗粒不收,有时出现‘人相食’,就是人吃人。当地百姓饱受缺水的折磨,不仅田地灌溉无水,生活饮水也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去担、去拉。这个场景是林县一老汉在大年三十,一早去几十里外的地方挑水,因为人多排队,等取到水,已近天黑。刚过门的儿媳妇在村口接替累了一天的公公,结果不小心,被石头绊了一跤,桶中的水全撒在了地上。儿媳羞愧难当,当晚便上吊自尽。仅仅是一担水,一个年轻的生命就此香消玉殒,这个故事让我今心酸不已。


崇高的信仰 伟大的力量 ——参观红旗渠有感


我们继续随着讲解员走,在一张照片下停下来,映入眼帘的是两个姑娘灿烂笑脸的画面。我们说这两个姑娘在哪个年代还挺胖,讲解员说这是浮肿病。因为当时每人每天只有6两粮食,为了填饱肚子就连县委书记、县长等各级干部也与民工一样一起上山采野菜、扒树叶做饭,一起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因长期的营养不良造成的浮肿病,就是这样她们每天都面带微笑加班加点愉快劳作。


崇高的信仰 伟大的力量 ——参观红旗渠有感


我们随讲解员来到一件实物面前,讲解员介绍说,这是当时自制的水平仪。我惊讶的说这不过是一个装满水的脸盆里放着一个小木凳吗?只听见讲解员说,当时县里的测量技术还比较落后,这是我们自制的水平仪,因为修渠时从上游往下游修,每走8000米才允许降低1米。当时作为林县的一把手,时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最担心的就是技术测量数据的可靠性。他说:这么大的工程,万一技术数据有误,渠修成了,水却引不过来,劳民伤财,自己真要成为历史的罪人了。


崇高的信仰 伟大的力量 ——参观红旗渠有感


讲解员继续介绍说,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全县共产党员始终走在前面,最苦最累的活,最困难最危险的地方,党团员和干部始终冲在最前面。红旗渠工程先后三任总指挥长,从不坐在指挥部的帐篷里遥控指挥,他们每天在渠线上调查研究,检查工程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就地解决,与民工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崇高的信仰 伟大的力量 ——参观红旗渠有感


人民群众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再苦再累也紧紧地跟在党员干部的身边,并提出了响亮的口号:党员干部流汗水,我们就不怕流血水,党员干部搬石头,我们就有决心搬山头!

红旗渠修建10年当中,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在他们心中,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他们甘愿奉献一切。


崇高的信仰 伟大的力量 ——参观红旗渠有感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红旗渠的修建,是人民战争的胜利,是林县人民智慧的结晶。

没有住的地方自己建。修渠民工自己动手,想尽各种办法解决住的问题。大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就睡在山崖下、石缝中。有的垒石庵,有的挖窑洞,有的露天打铺,真是天当被、地当床,就连指挥千军万马的指挥部也是几块布撑起来的。在10年的修渠中,住地再难再苦,可是整个工地上没有任何人用修渠的钱盖过一间房子。


崇高的信仰 伟大的力量 ——参观红旗渠有感


没有工具自己带。民工们带着家里的铁镢、铁锹、小推车上了工地,用这些原始的劳动工具,修建了红旗渠这样的伟大工程。


崇高的信仰 伟大的力量 ——参观红旗渠有感


红旗渠经过林县人民十年的艰苦奋战(1960~1969),斩断了1250座山头、架设了152座渡槽、凿通了211个隧洞、建造了21408座建筑物、挖砌了1515.87万立方米土,相当于修建一条宽2米高3米的土墙,它的长度可以从南方的广州一直连接到北疆的哈尔滨。 1965年4月5日,随着一声“开闸放水”在山岭间的回荡,欢快的红旗渠水奔腾激荡着向下游流去。人们口中高呼着: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我们的共产党才能带领他们修成这生命渠,引来这幸福水。


崇高的信仰 伟大的力量 ——参观红旗渠有感


时光似箭,岁月如梭,回忆起新中国六十年的光辉历史,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修建的,从太行山的山腰引漳入林,这项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崇高的信仰 伟大的力量 ——参观红旗渠有感


走出红旗渠纪念馆,烈日炎炎,耳边回荡着安树章书记的话:“当时修建红旗渠时,国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条件异常艰苦,没有国家的供给,没有先进的设备,仅靠双手,自制的土工具和炸药,在自身营养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以‘宁愿苦战、不愿苦熬,宁愿流血、不愿流泪’的精神,不惜流血、流汗,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人民群众终于修建成这世界第八大奇迹。当时国家仅仅给予表现突出者一张奖状,然而,林州人民却倍受鼓舞,非常满足,这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们修建成这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奇迹?”我想,是信仰,是为劳苦大众谋幸福、是中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信仰给予了他力量!


崇高的信仰 伟大的力量 ——参观红旗渠有感


从这次学习中,让我明白了信仰的力量,我的灵魂得到了洗涤,令我的信念更加坚定。人,缺少的不是物质,缺少的是精神。如果没有精神,没有信仰,怎么能创建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是南京长江大桥、二是红旗渠。”

那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那是信仰的力量。

这次参观已经超脱了简单的参观学习,这是一次红色之旅,一次心灵的洗礼……

当西边天际抹上一片艳红的时候,我们踏上归途,坐在车内透过车窗再看一眼缠绕于太行的“人工天河”,它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种不可磨灭的力量——信仰的力量。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继续教育培训网是重庆卓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一个全国性党政继续教育培训、党性教育培训资讯门户网站,汇集全国主流知名高校、党性教育培训机构资源,为全国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党政干部、党性教育培训咨询、院校推荐、全国各地知名教师聘请及培训等相关服务。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广告合作:15502378999       售后技术支持QQ:631246536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劳动路38号附27号二楼

热线电话 /HOTLINE

400-0815-589

干训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