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加红色教育学习,参加四渡赤水、遵义会议会址参观之后,在解说员的耐心而流畅的解说下,我对四渡赤水这笔被毛泽东同志成为此生最得意的一笔之一。
而在讲解的过程中,尤其是登上红军山,踏上315步台阶,看到英雄纪念碑,看到红军墓的时候,我心里有一种非常难过的滋味,但更多的是心里的那种汹涌澎湃。
通过对红色教育的学习,我在心里深深的浮现一种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极为不可控的激动心情。
有勇有谋有胆识,四渡赤水扰乱敌人部署
四渡赤水的背景是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初期,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八万多人减少到只有三万多人。当时的红军实际指挥德国顾问李德又不顾敌人调集40多万的围堵,仍把希望寄托在与红2、6军团的会合上,坚持按原计划向湘西前进,使红军处于覆灭的险境。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主席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这个主张得到了中央军委大多数同志的赞同。1935年1月7日,红军一举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城,召开具有转折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主席的领导地位,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而在四渡赤水中,毛泽东同志以蒋介石难以想象的逆向思维方式迷惑蒋介石,为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得到宝贵的休整时间。
在四渡赤水中,毛泽东同志凭借勇谋和胆识,扰乱敌人的部署,和敌人进行捉迷藏,在蒋介石集聚兵力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却率领红军取空城。
从此次四渡赤水的参观和学习中,我深深的了解到作为一名党员一定要有坚强的信念,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而不能千篇一律。
历史的转折点,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
众所周知,遵义会议是一次重大的转折点,其意义非凡。参观遵义会议的时候,我就是深深的感受到遵义会议的不同的气息,进入到里面的时候,看到大厅里展示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人的雕像,尤其是在看了遵义会议的短暂视频简介之后,我对遵义会议有了更加立体清晰的认识,当时遵义会议那种讨论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周恩来的自我检讨和自我批评可圈可点,在那样的会议上,还能主动站起来进行自我批评,是一种何等的气魄和胆略,最关键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精神状态,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
也众所周知,遵义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到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毛泽东同志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企图,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
而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具有历史转折点的遵义会议就这样如期召开了,在参观遵义会议的各种物品时,真的很难想象,看到遵义会议里面展示的各种简陋的武器装备。从心里面由衷的为革面烈士们为革面而怀有的那种坚强信念和信仰。
很多方面的在评论,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是一支有信仰有铁一样纪律的部队。而通过在遵义会议的一番情景讨论,周恩来对自己进行检讨和自我批评和毛泽东同志对于战略的独到而切实的见解,敢于批评弊病。
历史的转折点,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而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也应学会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学会担当,而不能对于明知道的错误也去回避,甚至是逃避。
红军山,信仰的力量最真
在没有到红军山之前,早就听说红军山名字的来历,是由于打仗的时候,人堆成的。
所以在到达红军山脚下的时候,我心理有一种登到山顶亲睹红军山的那种神圣尊荣的迫不及待的心情。
到红军山脚下的时候,我一步一个脚印的登山红军山,每走一个台阶我都会数一下,当我到英雄纪念碑的平台的时候,我数出来的额台阶是315个台阶。每上一个台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红军为了革面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性命,顽强抵抗的那种场面。
当时,我的心里有一句沉重的话语:红军山,信仰的力量最真。红军山,红军山原名“小龙山”,为了纪念在遵义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1953年把附近找到的77座红军坟墓集中迁到这里,遵义市人民政府在这里修建红军烈士公墓,1954年将远近闻名的“红军坟”由桑木垭迁到这里来,从此,人们称小龙山为“红军山”。
在红军山上还葬着一名小红军,看着墓碑上面的简介和红军墓。更加增进了我心中那种信仰的力量最真的心境。
因为有了信仰,我们就没有顾忌,心里就不会浮躁,心里就不会害怕,一往向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有担当,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怀着崇高的信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