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赛罕社区网格员康春玲在网格例会上与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分享“贵州红色教育”心得体会。在旗委组织部的组织下,11月21-27日,她随“鄂前旗嘎查村社区两位负责人党性教育+精准扶贫专题培训班”去贵州参加学习。
在学习期间,她感受最深的是那儿“真穷”,毕节市地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人均不到一亩地。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就是:风沙大,烈日悬空雨难下,而且是七分种三分收,苞谷洋芋度春秋,开荒开到天,种地种到边。由于养儿防老的传统习俗形成了越生越垦,越垦越穷,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怪圈,文盲半文盲占青壮年的50%左右,导致约二百万人在外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活。三十来年,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毕节市采用“四看法、十子法和五子登科”等持之以恒战贫困的方法与措施,再加上当地群众凝心聚力谋发展的拼搏精神,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普遍贫困到基本小康、生态环境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的两个重大“跨越”。因此长征精神是毕节试验区精神的源头和灵魂。在内蒙古恒大集团帮扶大方县援建项目开工建设时,有1.6公里通往实验区的崎岖山路,村民仅用了7天时间把此路段修成柏油马路。威宁县迤那镇在建成“葡萄广场”的同时,抢晴天战阴天把一个垃圾场在一个月内建成停车场。他们用实际行动秉承乐于吃苦、迎难而上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也一直鼓舞着毕节人民不断前进。
康春玲说:“在遵义我们重走了长征路,重温了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追寻伟人足迹。我们不能忘记先辈们吃过的苦和受过的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大家要懂得感恩,把这种正能量发挥到网格内,带动广大居民发扬这种长征精神”。
敖镇赛罕社区办公室
上一篇:红色教育——井冈山之行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