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领导干部素能提升培训班”持续进行中,本次邀请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医保处处长丁海霞做关于《支付方式改革下医院质量管理》的培训。2020年底,国家医保局公布了27个省的71个DIP试点城市。按计划,到今年年底,全部试点地区都将进入实际付费阶段。上海市是试点城市之一,DIP支付已迫在眉睫,此次培训恰逢其时。
医保办主管干事周海英作为医院医保办的一名工作人员,感受颇深: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多项医保改革政策出台,从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到首部医疗保障领域的行政法规正式出台,更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工作的全面推开。紧接着,即将落地实施的医保支付方式DIP或DRG,作为一种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也是医保的一种管理手段,促使医院从“粗放式费用控制”向“精细化费用管理转变”。
周海英认为,医保办要更好地明确自己在医改中所要承担的责任,要更加注重和其他部门的协同合作。医保办应该是个桥梁的作用,除了最基本的监管医保基金合理合规使用的责任,对内应该向着运营的方向去做更多考虑,促进病种的成本管理,激励科室寻找成本最优的临床路径,加强诊疗过程的管理,促进病案质量的管理,为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相应的建议;对外沟通建立医保申诉沟通机制,为医院争取医保支付提供科学数据,同时这些数据也可以反馈给医保主管部门,助力政策的完善、优化,保障政策落实。
医保办张庭瑛在培训后也受益良多,她表示:支付方式改革逐步推进,深化质量管理势在必行。支付方式的改革,给医院质量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上海市医保DRGS和DIP付费结算也即将落地。通过这次学习培训,我们了解了国家医保宏观政策的背景和实施路径,学习了先进的医保运行及质量管理模式,对于我院今后医保工作的开展和质量管理的深化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在 DRG 支付方式改革大背景下,财务科董萍科长也作了很多关于医院财务管理转型发展的思考。董萍科长认为我院应在以下方面积极准备,一是强化院内“三医联动”工作——医疗、医药、医保;二是推进财务管理体系的转型;三是推动医院的绩效管理体系的变革;四是优化信息化系统,推进精细化管理。
支付方式的改革,不仅可以促进我院精细化管理,激励每个科室主动寻找成本最优的临床路径,加强诊疗过程的优效管理;更是可以极大地促进了疾病诊疗的规范化。对患者而言,支付方式的改革能有效降低患者个人负担,减少“大处方”、“大检查”,助力患者以更合理的价格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