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三门峡,窗外的景色已经变成了静谧的蓝天,起伏的黄土,还有黄土丘陵上隐约的嫩绿色,让这片黄土地染上了一抹春意。火车从西安径直北上,渐渐的,嫩绿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依旧没有过去的冬日,挺拔的松柏以及漫山遍野的落叶乔木的光秃树枝,仿佛大地还在沉睡。
延安的小李老师给我们简单介绍了这里的变化:促成这样巨大改变的原因就是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执行党和政府指导方针,坚持退耕还林,才有了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王家坪革命旧址的窑洞前,我们听老师讲了毛主席和他的儿子毛岸英的故事。8岁那年,毛岸英跟着母亲杨开慧遭受了牢狱之苦。母亲牺牲后,他在上海为了糊口,捡破烂、卖报纸、推人力车,历经坎坷。1935年,兄弟俩辗转到了苏联国际儿童院。直到1945年底,毛岸英从莫斯科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在王家坪见到了阔别18年的父亲。
父子见面的细节我记不清了,因为当时我的心里也是五味杂陈,一番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涌上了心头——我想到了我的父亲,想到了我在外工作,每年到了春节才能回家的时候,父亲在车站接我的样子。父母对子女的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平凡的感情,也是最伟大的感情,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唤起这份情感的永远是那份深入骨髓的爱。
在王家坪院子的槐树下,毛岸英向父亲汇报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以及对父亲的思念。那段时间,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都能感受到阳光、青春、朝气的毛岸英带给他父亲的愉悦,毛泽东多年的肩痛病好了、吃饭香了、睡觉也踏实了。刚回国的毛岸英,穿着苏军的军服、西装,和人交谈时还习惯性地耸耸肩、摆个手。主席就让他把那些衣服都换了,给了他一套自己穿过的旧灰布军装。毛岸英仅在家里住了两天,毛主席就让他和战士们一起吃大灶。毛岸英到中央宣传部当文书,翻译外文资料,编辑中央参考。懂英语、德语,会说一口流利俄语的毛岸英,很快适应了工作,和大家打成一片。周末,王家坪大礼堂举办舞会,毛岸英穿着马靴、一身笔挺的苏军制服,潇洒自如的舞姿,赢得了许多人的目光。虽然毛岸英不在父亲身边,但儿子的一举一动都在父亲的眼里。
毛主席告诉毛岸英:叫你到延安来,是让你学习延安的作风。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读懂中国的事情。延安虽“土”,但这里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到处都有你的老师,认识革命,就要从认识农民和土地开始。我想主席的话是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深刻诠释。1946年春节刚过,毛主席让毛岸英师从劳动英雄吴满有当农民。并特别嘱咐,要自带行李、口粮和种子,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种不出粮食,就不许回来。
在当年那个艰苦的环境里,毛岸英身上散发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然而,这与当时的环境、革命氛围是格格不入的。我们党从群众中来,最终还是要融入到群众中去的。只有放下架子,放下骨子里那种“我和你们不一样”的优越感,把眼界放低,脚踏实地,向群众学习最根本的东西,才能融入到群众中去,才能知道群众的真正诉求,才能更好的服务群众,这正是我们党的宗旨。
这也不禁让我想起一桩旧事。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2015年11月25日报道,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11月25日向英国议会提交新的政府开支计划,在奥斯本做完陈述之后,工党影子财政大臣麦克唐奈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一本《毛主席语录》,令包括工党议员在内的很多人感到惊讶。 他说,让我来引述一下中国前国家领导人毛泽东主席的话。他的举动引起一片哗然,迫使议长伯科大声呼喊,“肃静,我想听听书里怎么说的。”麦克唐奈打开手里的《毛主席语录》读到,“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
梁家河,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上山下乡的地方。他曾自述到:“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身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
1969年,包括习近平在内的一队知青从北京来到梁家河。习近平同志说,我的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获得的,“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习近平在梁家河过了“四关”,还一直坚持读书,一直坚持学习,一直坚持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一直坚持不懈的递交入团和入党申请书!习近平没有因为家庭的原因而泄气,最终他入了党,还被推选为村支书。带领大家建了四个淤地坝,挖了水井,修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还建起了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供销社。
不得不说,习总书记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设身处地的想想,我也许坚持不了那么久。但在这里我学到坚持并不是一件难事。把坚持不懈这种革命精神融入自身,是这次学习最重要的成果。
在枣园革命旧址,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的旧居,了解了他们在枣园时的工作、生活、娱乐的情况。很难想象,在那样艰苦的时期,我们共产党人能一直保持着良好乐观的心态,不会因为生活的艰苦,革命的艰难而放弃希望,放弃那枚红色的火种,一直坚持到最后,带给我们幸福的生活。
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烙印的还是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引导和激励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