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投入和社会各界的襄助。从95年前颜福庆老校长四处奔走募资兴学办医,到如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善款汇聚,上医九十五载的创办史,也是一部故事绵长的医学捐赠史。为答谢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上医发展的校友和爱心人士,10月19日上午,庆祝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创建95周年捐赠鸣谢仪式在治道楼二楼和汉堂举行,向为95院庆捐赠的校友、院董、和社会热心人士及机构颁发捐赠牌和感谢状。捐赠仪式会场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金力,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上海医学院领导吴凡
查看详情10月23日下午,建设“第一个复旦”系列研讨之“上医95周年庆主题医学峰会”暨上海医学论坛之2022高层论坛正式召开。本次会议是学校开展建设“第一个复旦”系列研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创建9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论坛主题为“合作、创新与发展”,分为主旨报告和圆桌会议两部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副书记、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闻大翔,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金力,科技部外国专家服务司副司长李昕,英国皇家医学科学院院士、英国帝国
查看详情初秋的晌午,日光和煦,校长金力与五大书院的10名2022级本科新生并肩围坐在宣言广场的绿茵上,共聊入学以来的学习生活情况。今天(10月18日)中午,“校长面对面”书院新生下午茶举行。这是复旦秋季学期的传统活动之一,去年曾举办4期。校长金力、党委副书记尹冬梅、副校长徐雷、任重书院院长陈尚君、新生代表及相关部处负责人参加。为何选复旦?入学感受如何?新生们道出心声为什么选择复旦?为何选这个专业?入学感受如何?未来有何规划?书院新生代表们畅谈心得体会,并向学校提出建议。“我来自北京,报考时没怎么犹豫就选了复旦,因
查看详情抗战时期上医重庆歌乐山办学纪念校门揭牌仪式留念合影10月19日上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福庆广场上,随着一捧捧来自重庆歌乐山的泥土汇入上医的土地,抗战时期上医重庆歌乐山办学纪念校门正式落成揭牌。作为在复旦上医创建95周年之际亮相的又一校园文化地标,这座木结构老校门按照1941至1946年间上医在重庆歌乐山上办学的校舍大门复原建造,承载着老一辈上医人开拓进取、爱国奉献的精神,也象征上医与重医两校之间深厚血脉联系。抗战时期上医重庆歌乐山办学纪念校门落成揭牌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复旦大
查看详情今年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创建95周年,也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聚力建设“第一个复旦”,书写上医新辉煌的关键之年。10月20日,第八届上医文化论坛在明道楼二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校友会主办,复旦大学校友会协办。医学院党政领导、院董,学校和上医老领导、老教授代表,上医校友会理事会成员,以及来自世界各地近3000人次的校友师生在线上线下齐聚一堂,围绕“激发上医文化的育人优势,助力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战略”主题,共享文化盛宴,共论精神传承。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
查看详情歇浦汤汤,古塔朝阳院旗飘扬,黉宇辉煌九十五载薪火相传,尚医之路弦歌不辍2022年10月22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迎来创建95周年纪念日从1927年到2022年从吴淞到枫林桥畔上医人胸怀大局、心有大我始终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创校吴淞 国人首创1927年以吴淞前国立政治大学旧址为校舍接收江苏医科大学改组成立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任命颜福庆为院长委任乐文照为代理院长高镜朗、赵运文、任廷桂等决心创办一所由中国人自办自教、为中国人服务的医学院颜福庆乐文照高镜朗赵运文任
查看详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
查看详情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通过了关于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以及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召开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第一时间召开党委会,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主持会议。复旦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金力,上海医学院党政领
查看详情软组织肉瘤是一组异质性肿瘤,晚期或转移性软组织肉瘤患者的预后仍然较差,中位总生存期为14-17个月。多柔比星(阿霉素,ADM)常用于转移性软组织肉瘤的治疗;但单药阿霉素的疗效仍不理想。与单独使用阿霉素相比,阿霉素联合异环磷酰胺(IFO)作为一线治疗可显著提高无进展生存期(7.4个月vs. 4.6个月)。然而,联合治疗并不能显著改善总生存期。此外,联合治疗引起的毒性(3-4级)增加可能影响其疗效,限制其临床应用。因此,降低该方案的毒性以提高其疗效是很重要的。2022年10月14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罗志国
查看详情许多生命结构展现出环境自适应的有趣形貌,有助于实现其生物学功能,激发新材料设计灵感。近日,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徐凡教授课题组与清华大学冯西桥教授合作研究发现失水果实(如百香果)收缩核壳结构中的一种新颖而有趣的手性褶皱拓扑形貌,揭示了手性形貌的局部扰动自适应性可以有效且稳定地抓取各种形状、材料和软硬的物体,构建了一种基于手性形貌的自适应智能软抓手。相关研究成果以《收缩球体中的手性拓扑失稳》(“Chiral Topographic Instability in Shrinking Spheres”)为题作为封面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