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导师关爱,一直都在!战“疫”之中,复旦上医各个单位积极加强建立单位导师与学生生间的联系——师生心连心、同努力,共抗疫情。一位位研究生导师挺身而出,扛起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重任,将关爱化为了一幕幕人间温暖。“最困难的时候,老师们让我有了前行的动力”“在新冠疫情面前,本来就全年无休的姜老师直接住到了办公室,已经在小折叠床上睡了两个多月。”即将毕业的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2022届病原生物学系博士生蒲静说,“姜老师为了尽力延续大家前期的努力,主动帮我们做实验,同学们都非常感动。”蒲静口中的姜老师,是她的导师——基
查看详情乘坐送站班车需要注意什么?中转可能遇到哪些情况?……为帮助大家获取更多最新返乡资讯返乡提示第二弹不仅有同学分享亲身体验还增加了辅导员老师、一线送站团队老师的提示哦请认真阅读为平安顺利返乡做好充分准备A:李同学居住地:本部东区车次:5月23日 上海站-西安北站(中转)5月24日 西安北站-西宁站B:曾同学居住地:本部北区车次:5月15日 上海虹桥站-南昌西站C:张同学居住地:本部北区车次:5月24日 上海虹桥站-太原南站D:王同学居住地:本部南区车次:5月24日 上海虹桥站-宜昌东站E:付同学居住地:本部北
查看详情巍巍学府,恢廓学风。5月27日,复旦大学即将迎来117岁生日,全校上下、校内校外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线上庆祝活动。云校庆升旗仪式、科学报告会直播、“十三五”建设巡礼,更有云合唱、摄影展、微信头像焕新等系列活动等你打卡。“同心抗疫 共向未来”,特殊时期,让我们相聚云端线上,用一场云校庆庆祝复旦大学117岁生日。“同心抗疫 强国追梦”——复旦大学117周年校庆升旗仪式时间:5月27日 8:00平台:复旦大学视频号、B站、微博同步直播庆祝建校117周年复旦大学第56届校庆科学报告会综合场主题: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学科
查看详情“静下来”的日子,复旦上医学子在做什么?上网课、搞科研、做科普、运动健身……疫情防控期间,复旦上医全力做好线上教学、后勤保障,不少医学生们也充分利用好“静下来”的时间,修炼“内功”、坚持求索、不辍钻研,防疫学习两不误。现在的“静下来”,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动起来”。官微将陆续推送医学生们在疫情封控期间的经历,让我们共享彼此的故事,体验各自的成长。夏泽敏 公共卫生学院2018级硕士生准毕业生、本科生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楼长...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公共卫生学院2018级硕士生夏泽敏每天都会在多种角色间切换。
查看详情当五月的风,吹向母校的方向,寻寻觅觅,都是对你的思念,翻开记忆的相册,定格欢笑、泪水、青春、热血,挥别复旦园,勇做追梦人,当五月的雨,带来夏日的清凉,点点滴滴,都是对你的祝福,奔赴人生的篇章,带着理想、信念、光荣、梦想,不负卿云志,永存赤子心,日月光华, 旦复旦兮。5.27头像焕新,一起为母校庆生吧!“五个系列,十款头像框任你挑选”“那必须安排!”1.生日主题系列生日蛋糕已准备好,与你分享复旦117岁生日的甜蜜!地铁复旦大学站已开通,与你同享便捷搭乘18号线的喜悦!2.金色创意系列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
查看详情今天(5月25日)下午,围绕“科学成果转化和应用”主题,由党委宣传部和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56届校庆科学报告会理工科专场(二)举行。科学报告会的召开旨在弘扬学校学术传统与文化传承,大力培育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彰显复旦学者立足科技前沿,服务国家建设的志向和情怀。副校长徐雷主持报告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院长漆远,药学院研究员余科,华为海思研究部部长许俊豪,原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副总经理马天旗,聚焦材料、人工智能、医药、知识产权等科技领域的前沿成果和未
查看详情探讨中华早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是复旦大学列入“十四五”规划的一个文理科交叉的重大科研项目,全称为“中华早期文明的时空资料信息地理呈现系统”。集中多个相关学科优势、人员力量,强强联手,集体攻关,以期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复兴贡献复旦智慧。今天(5月24日)下午,围绕“中华早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的主题,由党委宣传部和文科科研处联合主办的第56届校庆科学报告会人文社科专场(二)举行。本次报告会通过复旦大学官方视频号、B站和微博进行直播。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文科资深教授陈思和主持报告会,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教
查看详情日前,有同学陆续踏上离校回家路,也有同学选择继续留校,期待解封。回家、解封的基本前提是校园干净安全。我们是防疫共同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让我们严守安全防线,对可能破防行为坚决说“不”,一起守护平安复旦。警示案例5月20日,某高校同学违反校园防疫规定,接收校外人士从围墙递送进来的物品,没有采用防护措施,也没有对外包装消毒就直接打开。几天后该同学出现发热症状,同日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该生行为引发校园疫情传播,大量同学因此转运、隔离。不少同学原定的返乡离沪计划也被迫中止,所在网格重新进入严格封控管理状态,人员
查看详情日前,陆续有同学踏上返乡之路。面对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为帮助同学们顺利、平安、健康地回到家乡,6位已抵达家乡的同学受邀分享了他们的返乡之旅。他们的亲身体验和温馨提示,希望对即将回家的你有所帮助A:黄同学居住地:本部南区;车次:5月19日 上海虹桥站-合肥南站B:胡同学居住地:本部南区;车次:5月19日 上海站-合肥南站(中转)5月20日 合肥站-成都东站C:厉同学居住地:本部南区;车次:5月16日 上海虹桥站-杭州东站D:付同学居住地:爱久公寓;车次:5月20日 上海虹桥站-长沙南站E:杨同学居住地:本部
查看详情复旦大学建校117年,校门历经多次变迁,每一次变迁的背后,都有一段值得叙说的历史。校庆之际,让我们打开层层叠叠的校门,走进复旦大学117年的光荣岁月。始于1905,校门里承载的,是教育救国的梦想邯郸路上,有两座重要的复旦校门。一个古朴,在西边守望雕梁画栋典雅园林;一个庄重,在中间迎来送往群英荟萃。1920年,复旦大学在江湾第一次安了家。时任校长李登辉几度亲自募捐,筹得一定款项,为复旦买下了第一个永久性校址。从此,偏僻的江湾旧貌换新颜,复旦焕发了新的生机。如今为人们所熟知的老校门,正是那时唯一一扇复旦大门。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