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2022年3月7日,国际医学知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暨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健委重点实验室袁正宏团队题为“Monocytic MDSCs homing to thymus contribute to age-related CD8+ T cell tolerance of HBV”的研究论文(DOI: 10.1084/jem.20211838)。该研究通过临床队列、体外实验和小鼠模型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epati
查看详情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复旦科研团队又取得了哪些进展呢?小编为你整理了复旦2022年2月科研成果速递,一起来看看吧!化学、材料领域1.彭慧胜教授团队两项成果分别获得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2月28日,第17届“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结果揭晓,复旦大学彭慧胜团队的新型纤维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工作入选。活动由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牵头举办,《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和《科学通报》等5家编辑部参与推荐科学研究进展,邀请中国
查看详情新学期伊始,同学们是否知道在各大生活园区有这样一个组织,他们反映同学们生活中的问题和建议,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促进园区文化建设。他们的口号是“一切为了园区,一切为了同学”。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复旦大学各大住宿园区的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这个维护同学们“第二个家”的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大家的事,无小事,我们全都记在心上北苑园委会自制防疫标语“入虎年鼓虎劲扬虎气,虎虎生威;辞岁寒迎岁春贺岁丰,岁岁有余”,新学期伊始,来往教学楼与北区食堂之间,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句提振精神的标语。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是如“用过口罩
查看详情衣康酸(Itaconate, ITA)是近年来在巨噬细胞中发现的具有显著抗炎活性的小分子代谢物。在细菌内毒素脂多糖 (LPS) 刺激下,巨噬细胞发生代谢重编程,线粒体代谢酶IRG1蛋白迅速被诱导表达,催化顺乌头酸脱羧和产生毫摩尔级别高浓度的ITA。Irg1基因敲除小鼠的遗传研究表明,ITA抑制炎症反应基因表达和发挥抗炎作用。之前的研究表明,ITA能抑制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使得琥珀酸(Succinate)积累和影响三羧酸循环;衣康酸具有一个α,β不饱和羧酸的结构,可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共价修饰到蛋白质
查看详情今年的3月5日是第59个“学雷锋纪念日”。3月4日中午,邯郸校区北区食堂南侧师生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志愿服务活动给校园带来了暖意融融。安全科普、心理咨询、手机贴膜、衣物缝补等各个摊位的志愿者为师生们提供各类志愿服务。校党委书记焦扬走访邯郸校区志愿服务点,慰问志愿者,了解志愿服务开展情况,党委副书记尹冬梅等陪同走访慰问。同日,江湾园委会在江湾校区的食堂门口举办志愿服务、义卖活动,此外还有法学院的书籍交换和普法宣传活动、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光盘环保活动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电脑义诊等活动。结合专业所学,寓教
查看详情2021年,上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8万亿元,全市新开首店1078家,外来消费流入近6000亿元…… 日前,在2022年(春季)全国消费促进月·上海”启动仪式上,《2021年上海消费市场大数据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首次正式发布。《蓝皮书》:及时、全面、生动刻画上海消费市场2020年9月在商务部市场运行与消费促进司、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和上海市统计局的大力支持下,由复旦大学牵头成立了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自成立以来,实验室以科学理论研究为基础,以数据与技术为驱动,以智库定位,服务支撑
查看详情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3月3日,我校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带着全校师生及医护人员的重托,先后随团赴京履职。今年,复旦大学共有3位全国人大代表、5位全国政协委员参加全国“两会”,他们分别是:全国人大代表许宁生、马兰、王安忆,全国政协委员朱同玉、徐丛剑、龚新高、葛均波、吴凡。全国人大代表许宁生中共党员、复旦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兰九三学社社员、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院长、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
查看详情3月3日下午,湖南省委副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朱国贤率团访问复旦大学,与校党委书记焦扬,校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长金力等校领导进行座谈,上海市委副秘书长燕爽、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参加座谈会。焦扬对朱国贤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复旦大学基本情况。她指出,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作为根本追求,把改革开放作为根本动力。在过去一年,服务人才强国主动作为,服务科技强国进展明显,服务文化强国成效突出,服务健康中国义不容辞。复旦大学和湖南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学生就业等方面有着
查看详情2月28日,第17届“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结果揭晓,复旦大学彭慧胜团队的“实现高性能纤维锂离子电池规模化制备”入选。活动由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牵头举办,《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和《科学通报》等5家编辑部参与推荐科学研究进展,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有关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和项目负责人、原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及项目首席科学家等350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对30项候选科学进展进行网上投票,
查看详情春暖花开,重逢有期。2月21日复旦学子迎来开学。本学期四校区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共开设了5320门次。重回校园,师生们在学习哪些新知识?同学们又有怎样的收获和感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上课的铃声响起,食堂的美食冒着热气,图书馆里穿梭着年轻的身影,还有教室里师生们热烈的讨论。新学期,愿美好与你环环相扣。什么是“表型”?为“学术追星”,同学慕名来听课“什么是‘表型’?”几排各式手表的图片出现在大屏幕映出的幻灯片上,同学们笑了,思考也由此打开。实际上,“表型组”是被学术界认为继“基因组”之后生命健康领域的下一个制高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