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5月4日是“五四”青年节。疫情期间,在校园里有许多青年师生勇担重任,为平安校园坚持坚守,展现了新时代复旦青年的精神风貌。在这个致敬青春、礼赞青春的日子里,校党委书记焦扬与一线青年师生一起过节,向复旦青年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感谢。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周亚明、校党委副书记尹冬梅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慰问。走访南区学生生活园区,慰问住楼辅导员和志愿者焦扬一行首先来到南区学生生活园区,慰问党员服务队志愿者,了解志愿者工作流程、服务时间、轮班频次。“你们在服务同学的过程中付出很多辛苦,也得到历练、成长。”焦扬给志愿者
查看详情“强国追梦铸魂育人”,近日,复旦大学第十三届“学术之星”终审答辩会圆满结束。为继承和发扬复旦大学优良的学术传统,充分展示我校研究生良好的学术风貌,发挥先进典型的价值引领作用,传递积极人生追求,激励广大研究生潜心向学、勇攀科学高峰,经过自主申报、院系推荐、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31名“学术之星”称号获得者。其中,在文社科学术之星的终审答辩中,共有10位同学脱颖而出成功获得“学术之星”的称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文社科“学术之星”的风采吧!何慧华:管理学院会计系2019级博士生专业及研究方向:会计学,会
查看详情“您好,请问您是xxx(感染者姓名)吗?我是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流调人员……”4月18日以来,经培训上岗的近百名来自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学生志愿者一直在协助上海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浦东疾控中心)开展流调工作。10天时间里,这个近百人的团队已远程完成了1000余项电话流调任务和33000余条病例信息录入与审核。在流调通话中“同理”对方的处境“志愿者招募通知是4月16日晚上8点前后发出去的,没想到12点左右就有八十多位同学报名,第二天又有同学陆陆续续加入了进来。”此次志愿活动的指导老
查看详情听说学生没菜吃,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教授郑咏滟快递了物资,还附送了个电饭煲!疫情期间,这个从没开过伙的学生成了烹饪小能手.由此,我们知道了更多的导师关爱.她为学生开组会,还鼓励正在做辅导员的学生“你好好做‘大白’,导师帮你改文章”。……特殊时期,师者化身灯塔,照亮学生前行之路。从没开过伙,到烹饪小能手!“这段时间,我锻炼了自己做饭的技能,速度变快了,风味变足了。我也开始爱上做饭,觉得蛮有趣的。”2021级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研究生任睿没想到,从没有开过伙的自己,会成为一个烹饪小能手。而这,源自导师关爱送来
查看详情如何阻断“物传人”,实现“人物同防”?这是校园面动态清零的关键一环。自4月9日复旦上医发出创建“无新冠病毒区”的行动倡议以来,复旦上医多环节施策,持续规范外来物资进校、存储、流通各环节,及时添置消杀新设备,加大公共空间设施改造,使之成为校园防疫的新力量,努力降低病毒可能传播的风险。严格把好物资入口关校园封控管理,人员不流动,但保供不能停。曾经紧闭的东安路150号门,如今正成为外来物资进校的专用入口。进门区域的地面上,依次张贴着缓冲消杀区、物资暂存地等标识,醒目地提示各个区域应该采取不同防控措施。而在一旁摆
查看详情睡眠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1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有超 3 亿人存在睡眠障碍问题随着全球疫情大流行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加速,中老年人睡眠与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其睡眠障碍比例高达50%,而睡眠模式、时长的改变和睡眠质量的下降也是老化过程中的重要特征之一。那么对于中老年群体,最佳睡眠时长是多少?睡眠与他们的心理健康、认知能力有怎样的关系?这些关系背后的遗传与神经机制是什么?这些问题对于更好地理解人的老化过程以及中老年人的健康睡眠临床指导都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4月28日,复
查看详情当全球已进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行动十年”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全球发展的核心任务为共同建设更美好的世界我们如何回答时代课题、贡献复旦力量?面向17个方面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怎样作为?一组组具体的数据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讲述着复旦大学的探索为远大目标踏下一步一个脚印的具体行动大学承担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的多重使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不同角度契合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努力以最佳状态持续稳定奉献文明进步,近年来,复旦大学发动全校力量,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
查看详情“真正的选择的本质是,它将不受外部条件和给定的资源的限制。”4月10日,虚拟会议背景里,复旦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2020级本科生杨康绮着白色西装、黑色衬衫,戴眼镜,正侃侃而谈。她正在参加在北京举办的2022年IPSC国际公众演讲比赛(IPSC,International Public Speaking Competition,下文简称:IPSC)中国演讲队选拔赛。获胜者将代表中国出征国际公众演讲比赛,与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选手同台竞技。IPSC中国区大学组唯一代表资格!日前,好消息传来。而她
查看详情在封闭管理期间,物传人成为保护校园的最主要的挑战。日前,消杀大宗物资的固定式设备、精准消杀的移动式智能机器人、小巧发光的电梯消毒灯等7种复旦自主研发的智能消杀设备陆续上岗,成为校园消杀的坚实力量。从4月15日学校部署物表病毒消杀设备研发任务,到第一批智能消杀设备交付使用,只用了短短7天。依托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下文简称:工研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的三支研发团队,何以让7天成为可能?如何通过自主研发为抗击疫情提供复旦科技利器,把大学的学科积淀和科研创新力,转化为师生健康的保护力?三支研发团队告诉你一
查看详情讲台之上,他们是教书育人的“园丁”;疫情当前,他们是义无反顾的志愿者。特殊时期的复旦校园,一支支教师志愿者队伍撑起了校内物资保障的生命线。在邯郸校区,40名在来自各个院系、不同年龄的老师响应号召,开展本职工作的同时全力投身疫情防控,成为活跃在复旦一抹暖心的“志愿蓝”。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师者担当,讲述抗疫一线大思政课。集结,上岗!40名教师成为一线志愿者学校进入严格封控后,在学校组织部、机关党委、人事处的发起下,一支由教师党员干部牵头负责的校园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迅速成立。自4月10日组建以来,这支队伍已先后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