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上海疫情走势趋稳向好不松劲才能夺取最终胜利!复旦上医的师生们在校园的“小家”守住城市的“大家”在这个校园里我们一起携手抗疫 静待花开以实际行动为争创无新冠病毒清洁区贡献力量这里的一天天,一幕幕都在宁静中传递着一种力量那就是战“疫”守“沪”“我们在一起!”日常核酸检测的有序高效离不开他们的汗水和坚守采样队员无数次的抬手、伸臂、转腕志愿者一次次扫码核对、维持秩序连日来气温渐升一轮检测下来每个人都是汗流浃背“大白”防护服背后还有一句句精妙的藏头诗这是医学人事人才办闫兆伟老师的用心之作成为核酸检测中的一道风景线校
查看详情北京时间5月14日凌晨,在刚刚结束的2022国际公共演讲比赛(IPSC,International Public Speaking Competition,下文简称:IPSC)全球总决赛中,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2020级本科生杨康绮与来自全球30多个不同国家和地区选手同台竞技,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获得全球总冠军。这是继1996年刘欣、2005年夏鹏后,中国大陆选手时隔17年后第三次在世界英语演讲大赛中捧得冠军奖杯。杨康琦IPSC比赛演讲“很开心可以拿到这样一个好的结果,也非常荣幸可以在一个更
查看详情疫情以来,复旦大学不少教授在校外,在社区,主动下沉一线,化身为社区志愿者,在抗疫一线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聚集志愿星光,汇成璀璨星河。接棒妻子,教授雷震助力社区高效防疫4月14日,数学科学学院学院副院长、教授雷震接过其妻子传过来的“志愿服务”接力棒,成为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核酸检测秩序维持、物流协调安排等工作。为了避免人员交叉,雷震所在的小区核酸检测采取“一户一通知”的方式。核酸检测设计了行走路线图,住户根据设计的方向行走,避免和其他人打照面。每次参加核酸检测秩序维持
查看详情在18号楼整栋楼封控管理期间,由住楼辅导员、学生党员服务队代表、楼层长代表共同构建的温柔而坚定的力量,扛起了守护一幢大楼、守护校园安宁的责任。昨天(5月10日)上午,校党委书记焦扬、党委常务副书记周亚明、校党委副书记尹冬梅等校领导和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刘季平、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高永伟一起,走访东区学生生活园区,慰问18号楼这支抗疫队伍,和学生进行交流,感谢她们守护校园一方安全。焦扬:感谢大家并肩坚守,守护校园一方平安4月23日,因为有同学核酸检测结果异常,整栋楼进入封控管理,而学校自4月24日
查看详情今天,是第111个“5.12国际护士节”。今年的护士节必定是一场特殊的纪念。自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尤其是今年三月至今,广大白衣天使们冲锋一线,同心战“疫”,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就在此时此刻,他们依然在“疫”线奔忙,与时间赛跑、同病毒斗争,为生命的康复而尽力,为生命的无憾而尽心。感谢每一位护理工作者,用生命守护生命,以平凡成就伟大!复旦共5人荣获上海市护理学会2022年“杰出护理工作者”称号为继承和弘扬南丁格尔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人道主义精神,致敬疫情中坚守的医护人员,上海市护理学会20
查看详情“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杖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冰心老人的这段话是对护理事业最好的诠释。今天,是第111个“5·12国际护士节”。在护士节来临之际,为继承和弘扬南丁格尔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人道主义精神,致敬疫情中坚守的医护人员,上海市护理学会2022年“杰出护理工作者”于近日揭晓。其中,护理学院夏海鸥、中山医院虞正红、华山医院黄碧红、儿科医院王佳丽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李敏等5位复旦上医
查看详情有这样一位宝藏复旦UP主,他将自己与导师的故事拍摄成数个视频,总播放量达到数百万,并获得了专业领域内多位学术大佬的转发。他的视频讲述了什么?何以达到百万播放量?他和导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他认为要如何与导师相处?2021年底,在复旦法学院学习法律史的戚宇辰(-戚戚戚-)在B站上传了一条名为《要疯了!只有我每次和导师谈话在两小时以上吗!!》的视频,视频发布后,获得了数十万人的播放观看。有人在留言区揶揄UP主:该视频会被他的导师看到,但戚宇辰相当自信地表示:导师并不在互联网上冲浪。于是,戚宇辰的粉丝们高呼着“助
查看详情在复旦大学综合楼前,赵老师正从口袋中拿出手机,打开“随申办”APP扫描贴在展板上的“场所码”。“嘀”的一声,随即手机弹出页面,扫码时间、健康码、核酸记录等信息一应俱全。像这样的“场所码”,复旦大学已累计申请了232个,覆盖四大校区。为切实做好学校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织密织牢校园疫情防控网,确保校园平稳有序、师生身体健康,学校落实市教委的要求,把推广应用“场所码”作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措施。按照“应申尽申、愿申尽申”原则,由教务处、图书馆、医学院党政办、总务处、保卫处、基础教育集团等部门发起申请的“场所
查看详情“静下来”的日子,复旦上医学子在做什么?上网课、搞科研、做科普、运动健身……疫情防控期间,复旦上医全力做好线上教学、后勤保障,不少医学生们也充分利用好“静下来”的时间,修炼“内功”、坚持求索、不辍钻研,防疫学习两不误。现在的“静下来”,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动起来”。官微将陆续推送医学生们在疫情封控期间的经历,让我们共享彼此的故事,体验各自的成长。“这里有你们在,我们感到很踏实!”这是位于徐汇区的华中大厦居民微信群里最常提到的一句话。这里的“你们”,正是这栋封控居民楼内居住着的来自华山医院的42名医学博士生。
查看详情透过窗扉去观察这个世界,那些平时不常被注意到的声音更加显现。这些声音构成了复旦学生的琐碎日常。你听,这些声音是否也曾在某一瞬间余音入耳,叩动你的心门呢?抗疫电台:平凡生活里的温暖声音鸟雀啼鸣,半梦半醒之间,像往常的每一个早上一样。轻车熟路地完成检测,鼻腔里的痒意让我打了个喷嚏。打开腾讯会议,熟悉的声音隔着屏幕响起。从讲台到家中,不变的是老师细致入微的句句教诲,而身处宿舍的我,也在知识的山海里积跬步,至千里。特殊时期的宿舍平添了很多烟火气,我们在这里吃饭、聊天,分享寻常生活里的期待,也在这里学习、休息。身穿
查看详情